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测量》复习重点
第一章
1、什么是测量?测量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 事物及其属性——测量的对象 ? 法则——指导测量的规则和程序 ? 数字——测量结果的表示方式
2、 测量有哪四种水平?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类别测量
它根据失误的某一特点,对事物属性进行分类,并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它仅能区别不同类别,如性别、国籍等。在统计上,类别量表只能计算每个类别的次数,如频数、众数、百分比、卡方检验等。, 2)等级测量
指派给事物的数字具有等级性和序列性,但不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差距是相等的。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等。 3)等距测量
数字不但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的零点。可以做加减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适用的统计量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t检验、F检验等。
4)比率测量
数字不但具有相等的单位,而且具有绝对的零点。所得的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适用的统计量除以上几种外还可以计算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等。
3、什么是心理测量?理解心理测量的性质(特点)
所谓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 ? ? ?
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心理测量的时空性 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4、什么是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组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 行为样本
? 标准化:测验的一致性
? 测验内容的标准化 ? 施测条件的标准化 ? 评分规则 的标准化 ? 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 客观性:科学性
5、什么是极限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
极限行为(最高行为)测验:要了解个体在某种心理特质或行为表现上的最佳表现水平。 典型行为测验:要了解被试在某种心理特质或行为上最一般、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 常模参照测验:将被试测验结果的分数与常模分数相比较来解释被试的成绩。
标准参照测验:将被试测验结果的分数与一个既定的标准比较来解释被试的成绩。
6、 科学的心理测验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7、 应如何正确看待心理测验的作用?
(一)测验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和做决策的辅助工具。
(二)测验作为一个研究手段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三)心理测验能否发挥积极的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地编制和使用心理测验
? 测验的编制和修订要注意科学性。 ? 测验的出版和发行要严加控制。 ? 必须要有正确的使用目的。
? 测验的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 测验的使用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
第二章、信度
? 什么是测量的误差?什么是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测量的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的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1、随机误差:指那种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
2、系统误差:指那种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而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 什么是真分数和实测分数?理解真分数理解的数学模型和基本假设。
真分数:测量中不存在测量误差时的真值或客观值。 实测分数:测量中真正得到的分数。
? CTT理论假定,观测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一种线形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即:
X =T + E (2.1)
? X:实测分数
? T:真分数 ? E:误差
1、在讨论范围内,真分数具有某种程度的稳定性,是常数。
2、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测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真分数,
即误差分数的平均数为零。
3、误差分数与真分数相互独立,即相关为零。 4、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 什么是信度?
信度又叫可靠性,指在不同时间,使用同一测验,或使用两个不同项目的等值测验,抑或在其他不同的测试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实施两次测验所得分数的一致性。
信度就是一组测验分数中真分数方差与实测分数方差的比率 表示为: rxx?? ?
rxx:信度
St2:真分数方差
st22sx
?
Sx2:实测分数方差
? 掌握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同质性信度、评分者信度的涵义及各种信度的特点。
(一)重测信度(再测信度)
? 重测信度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 用同一测验前后两次测试同一组被试的分数的相关系数,即代表了重测信度。 计算重测信度的几个假设:
(1)所测量的特性必须是稳定的。
(2)被试遗忘与练习的效果相同。
(3)在两次施测期间被试的学习效果没有区别。
(二)复本信度指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 同一批受试者接受两个复本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即代表复本信度。 ? 取得复本信度的两种方法:
? 连续施测
? 间隔一段时间分两次施测
复本信度的局限:
(1)复本可能只能减少而不能排除练习和记忆的影响。 (2)测验的性质会由于重复而有所改变。
(3)对于许多测验,建立复本是十分困难的。 (三)同质性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
? 同质性信度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1、分半法
? 将测验题目分成对等的两半,根据各人在这两半的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作为信度的指标。 ? 分半的方法 ? 前后分半 ? 奇偶分半
? 优点:简单方便 ? 不足:
(1)把测验分成两半计算,减少了测验的长度,实际上只计算出半个测验的信度。
? 利用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能够估计增长或缩短一个测验对其信度系数的影响。
(2)分成两半的测验两部分会相似,但不可能完全相等。 (3)当测验为速度测验时,分半信度就不可用了。 2、基于协方差的方法 (四)评分者信度
? 评分者信度是由多个评分者给一组测验结果评分,所得各个分数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 主要适用:被试的得分会受评分者主观判断影响的测验。 ? 评分者信度的指标:
? 两个评分者:积差相关或等级相关系数 ? 三个以上的评分者:肯德尔和谐系数
?
掌握信度系数的应用和要求。
(一)应用
1、利用信度系数,可以确定测量的标准误。
? 测量的标准误(SEM)指实际测验中所得的测值偏离真分数的程度。
用公式表示为:
SEM?Sx1?rxx
? Sx:被试在此测验得分的标准差 2、解释测验的分数差异
SEdiff?Sx2?r11?r22 (二)对信度系数的要求
? 标准化认知测验(能力测验、学习成绩测验):0.9以上 ? 非认知测验(人格测验):0.8以上
? 非标准化测验:0.6以上
? 信度系数<0.70: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估获预测,也不能做团体间比较。 ? 0.70≤信度系数<0.85:可用于团体比较。 ? 信度系数≥0.85:可用于鉴别或预测个体成绩。
? 理解影响信度的因素
信度与测验的随机误差关系密切,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影响信度的随机因素主要有: (一)被试的因素
? 就个体而言,被试的身心状态、动机、应试态度等都会影响测验结果的一致性。 ? 就团体而言,被试团体的离散性(异质性)会影响测验的信度。 ? 被试团体的年龄和能力水平也会影响分数的分布,从而影响信度。 (二)主试的因素
? 施测、计分是否规范、统一对信度有影响。 (三)测验过程的因素
? 测验情境的一致 ? 是否安静、没有干扰 ? 是否让被试感觉舒适
? 重测的间隔时间
(四)测量工具的因素 1、测验的长度
? 一般来说,测验越长,可以减少测量中的随机性,增加测验的稳定性,因而测验的信度就越高。 2、测验的难度
? 要使测验信度达到最高,应该有一个适当的难度水平,以产生最广的分数分布。 3、题目取样的适当性
? 测验内部的试题同质性较高,能提高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第三章
1、什么是效度?理解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一)效度的一般含义
? 效度也叫有效性或正确性,指测验能有效地测量到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既测验目的的达成
程度。 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1、高信度是高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2、测验的效度受它的信度制约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