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课中华民族的起源导学案 - 图文
课前预习部分:
距今1万年;新石器时代。 2、 从依靠采集和渔猎谋生到过着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的农耕生活;南稻北粟,稷和大豆等;从洞穴生活过渡到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母系社会,共同耕种、平均享有劳动果实。 ②、随葬品差别,古城,祭坛,玉质礼器等,说明出现了贵贱(贫富分化)、地位高低的社会等级现象,产生了最初的政治实体(男性统治、王室或大贵族、礼制等国家特征)。
途径:考古材料——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等) ; 途径:文献记载中的神话传说——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等。
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各区域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共同受中原文化的辐射。
巩固训练部分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原始农耕(农业的产生)——中华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耕的诞生)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
(中国早期农业的特征)稻作农业(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旱地农业(起源于黄河流域)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
(原始农耕诞生的意义)①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②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③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④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的特征)共同耕作、平均分配,血缘共同体;表明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
1、传说与历史的关系:神话传说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经口耳相传而保留传承的。 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5
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距今5000—4000年前,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 核心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