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连铸坯质量的控制
*有Al、Nb、V、B含量的钢,易出现横裂纹;
*矫直温度选择不当,温度过低或在脆性区矫直易产生横裂纹; *结晶器保护渣性能选择不当,使结晶内摩擦力过大; *结晶器锥度选择过大,使结晶器内铸坯阻力过大; *振动参数选择不当,使铸坯振痕较深阻力增加; *二冷强度过大,又不均匀,易产生横裂纹; *拉坯速度变换过频、过大。 b、防止表面横裂纹的措施
*结晶器采用高频率小振幅的振动方式;
*二冷采用均匀的弱冷制度,避免铸坯表面温度反复回升; *矫直温度应高,并避开脆性区;
*选用性能良好的结晶器保护渣,尤其是润滑性能; *结晶器液面波动要小——采用液面自动控制。 2.2.10 角部横裂纹
角部横裂纹在宽厚板坯和大方坯出现率较多,尤其是内弧角部
横裂纹比外弧多。
a、产生原因
*结晶器锥度过大,铸坯阻力较大;
*结晶器表面划伤严重,增大结晶器铸坯阻力;
*结晶出口与零段对弧不准或对弧不对中造成拉坯阻力过大; *矫直时铸坯角部温度过低,内弧角部产生横裂纹;
*拉矫机的压力在横向上不对称造成铸坯偏离中心线,使铸坯一侧边受压,另一侧边受拉,造成角部和侧边产生横裂纹。
b、防止措施
*选择合适的结晶器锥角; *严格对弧对中;
*调整二冷水,使铸坯角部在矫直时有较高的温度,应不小于800℃;
*选择良好性能的保护渣,减少角部振痕深度和良好润滑性能。
2.2.11 铸坯表面星状和网状裂纹
表面星状裂纹和网状裂纹,在铸坯氧化铁皮覆盖的情况下是难以发现的,但经喷铁丸处理或酸洗等后就能检查出来,它们往往是成群在一起的细小的晶间隙裂纹,或呈星状或呈网状,有的也称龟裂,其深度2~5mm。矫直时可能扩展成横裂纹,而这种裂纹是沿晶界开裂的。实际上星状裂纹与网状裂纹是有区别的。星状裂纹主要由高温铸坯表面吸收了Cu而引起的;网状裂纹主要由中、高强度钢和钢中含有AlN、BN、Nb、V元素引的。这两种裂纹在轧制时难以消除掉,造成成品报废。
a、产生原因
*高温铸坯表面吸收了Cu,而Cu变成液体再沿奥氏体晶界渗透所致;
*铸坯表面铁的选择氧化,使钢中残余元素(如Cu、Sn、Sb等)留在表面,并沿晶界渗透形成裂纹;
*钢中含AlN、BN、Nb、V元素和中、高强度钢易产生网状裂纹。振痕直深发生几率越高;
*铸坯在二冷区冷却不均匀或铸坯回升温度过大引起的; *保护渣选择不当,造成铸坯振痕深,温度高。 b、防止措施
*结晶器铜板表面采用渡层,对防止星裂纹极为有效; *选择合适的二冷强度,使铸坯均匀冷却,可大量减少网状裂纹; *控制铜中残余元素如Cu、Sb、Sn等,Cu应小于0.2%; *控制Mn/S>40,可减少高锰钢网状裂纹; *选择性能良好的保护渣。 2.2.12 铸坯表面夹渣(杂)
夹渣(杂)是连铸最常见的缺陷,尤其是高拉速小方坯较为突出。目前小方坯轧材退废主要是夹渣。夹渣组成锰硅酸盐系夹渣外观大而浅;Al2O3系夹渣细而分散深度在2~10mm,铸坯大的夹渣易引起漏钢。
用油润滑浇铸和用保护渣浇铸时的夹渣有所不同。前者由浮在结晶器内液面上的渣(由脱氧产物及二次氧化造成的)和由中间包内渣流入结晶器内引起的;而后者由结晶器保护渣(保护渣性能不良和使用不当造成的)和由中间包渣进入结晶器引起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