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存竞争之父”达尔文
的考验,百余年来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说:“这本书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英国植物学家华生称:“它有一切伟大的自然科学真理所具有的特征,变模糊为清晰,化复杂为简单,并且在旧有的知识上添加了很多新的东西。达尔文是一切世纪的博物学中最伟大的革命者。”
英国博物学家 赫胥黎说:“我认为《物种起源》这本书的格调是再好也没有的,它可以感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至于达尔文的理论,我准备即使赴汤蹈火也要支持。”
人的进化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1859年11月24日,凝聚达尔文20多年心血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当天就出现了抢购一幕,先后连续出了6版。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用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地阐述了自己进化论的思想。
《物种起源》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一、生物是进化来的。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变异,是生物普遍存在的现象,变异的基本原因是生活条件的改变。
三、通过人工培育可以产生新物种。
四、一切生物的最终起源都是共同的一个祖先。 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自然选择”是进化论的核心。
六、生物,不仅有变异而且有遗传,不仅保证种的繁衍,而且保证把有利的变异传给后代。
达尔文环球科学考察最大的收获是思想上的
达尔文出海时携带了两本书:《地质学原理》和《圣经》。达尔文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只相信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神学论者,认为自然界动植物的物种都是不变的而完全不相信进化论。
但是,达尔文从考察亲眼目睹大量物种变异的活生生事实之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深感用神学的那一套来解释自然界巳经不能自圆其说了,于是最终产生了生物进化论的唯物
主义思想。
达尔文在这次“贝格尔”舰长达5年时间的环球考察中,有三件事对他形成进化论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南美地层中发现的古代巨大哺乳类和现在较小的犰狳相似。二是南美近似的动物物种由北至南依次代替。三是加拉帕戈群岛大多数生物具有南美生物的性状,而群岛的各个岛屿上的物种彼此之间又有轻微的差异。达尔文认为,这些事实只能用物种的逐渐变异来解释。
马尔萨斯《人口论》生存斗争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启示
达尔文说:“贝格尔舰航行是我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事件,它决定了我的事业。”他回国之后发表了《贝格尔舰所往各国的地质及博物调查日记》、《贝格尔舰航行动物志》等文章,使其很快成为了一名闻名的博物学家,为他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写道:“不同特征的动植物品种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它们在人工的干涉下逐渐形成了人们需要的新品种。”
马尔萨斯《人口论》写道:“任何动物的繁殖速度都大于
它们食物的增长速度,这样就会有动物在生存竞争中死亡,从而使动物和它们的食物达到新的平衡。”指出“自然资源有限,生产和食物的供应是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增长是几何级数,如不加控制增长就导致疾病、战争、残杀等苦难。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在为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长颈鹿
物种为什么会变化?
“用进废退”。法国科学院院士、进化论者拉马克认为,外界环境是引起生物变化的直接原因。生物有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经常使用的器官越变越发达,不使用的器官就会渐渐退化了。不仅生物的先天的形态可以遗传,后天获得的特性也可以遗传。这就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进化论的重要理论。
比如,长颈鹿就是“用进废退”进化论的一个最好的实证。长颈鹿在古代的时候,它的脖子并不像现在这幺长,是一种类似羚羊那样的原始动物。长颈鹿生活在干旱的非洲,靠吃树叶为生,吃光了低处的树叶后,不得不拼命伸长脖子吃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