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中国赚钱并不会很难
在中国赚钱并不会很难,只要你在这几个行业(深度好文)
本文系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南京的演讲
我是一个研究经济和研究企业的人,长期去一线跑,我能够和大家讲的事情,还是产业的问题。36年来,我们这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人,由一个非常贫穷的穷小子变成今天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很多财富都是在产业波动中不断累积的。
这些年的需求出现了一个情况,就是巨变。从去年开始,很多60、70后的朋友会和我见面,问我:“你发觉没有,最近一两年开始,这个世界好象变的非常的陌生”。我们原来非常熟悉的商业模式在改变,原来非常熟悉的盈利模式在改变,甚至有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消费者,现在突然间变得非常模糊。
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有很多是企业家,这些人都是过去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成长的获益者,今天确实有很多的迷茫。
一个国家的经济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宏观经济波动、政策波动。第二个是我们眼前和我们从事的这个产业在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把宏观当做天,把产业当作地,2015年的今天,大家有没有感觉现在已经改天换地,很多行业变得非常陌生,宏观政策变成什么样了?
未来几年在中国赚钱并不会很难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有经济学家们指出,2015年一季度是2009年以后经济形势最差的时间,进入到一个新的低点。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数据大概是过去五年来比较差的,整个经济的宏观形势叫通货紧缩。
所谓通货紧缩,就是现在所有的制品从房子开始,到一瓶水,到家电,到汽车,到房产,全部产能过剩,老百姓不肯花钱。一旦通货紧缩以后,第一,整个产业波动,产能过剩,第二,失业率大幅度提高,国家就会变得动荡,经济问题会上升为政治问题。
到了五月份的时候,资本市场疯掉了。结果到了六月初到了5100多点的时候开始往下走,走到上个月初,人心惶惶。人人都在问,股票会不会跌到2000点?当时我告诉大家别慌,为什么别慌呢?我在全国各地跑企业,看到了一些情况。
中国很多的实体企业的老板都在想怎么样转型,你跑到北上广、南京,每一个酒吧、咖啡厅里面,你看到的80后、90后都在谈怎么样创业,你跑到马路上到处看到脚手架,一季度二季度经济没有好到哪里去,但是也没有坏到哪里去。资本市场怎么可能崩掉呢?
为什么我们会对宏观经济有了这样的一些判断,这些判断都来自于我们在一线,每天去看企业,每天去看一些区域
经济的发展,每天去看一个城市的不动产价格的变化,看这个城市的厂房租金怎么样,你看到的实际情况就和你的财富有了关系。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情况。
钱有可能在什么地方?我并不认为在未来的几年内,在中国会赚钱很难赚,未来几年内,中国仍然是全球表现最好的经济体之一,我们只是自己和自己比很困难。1978年到2014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长9.7%,现在已经到了7%左右,连续降低,而且这个会是新常态。如果我们从产业角度来看,在过去36年来发生了什么,钱在什么地方?
36年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行业赚到不同的钱,中国30多年的经济发展,就像长江一样曲曲折折,不同的时间点钱在不同的地方,大波段看是这么一个格局。
中国经济由吃、穿、用向重型转移
我认为1978年到今天,中国经历了三次长波段的产业链,第一个时期是1978到1997年,钱在三个行业,吃的、穿的、用的。这20年里,是短缺性的经济,那个时候家里都有一个抽屉,抽屉里的小本子,有很多的票据,布票、豆腐票等等,这就是票据经济。
中国是1993年开始取消票据。1997年底的时候,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要摆脱成本依赖,要转型升级。今天听到的转型升级这四个字,第一次出现是1997年底朱镕基政府工作报告。在97年的时候,除了中国国内产能过剩以外,
亚洲地区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事情叫东亚金融风暴,整个亚洲地区全部垮掉了。98年的时候,中国出现民营企业第一次大规模倒闭浪潮。
当时和今天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通货紧缩、产能过剩。为了把风波拉出泥潭,1998年中国有了三个产业变更,第一,把房地产这个老虎从笼子里放出来。中央政府取消了福利分房,全国普及按揭贷款,那时起中国金融到了一个很长时间的房地产的黄金时期。中国的房价开始涨,老百姓把一辈子的钱拿出来买房子,买了房子以后要买所有的东西,带动了和房地产相关的60多个行业。第二,中央政府逐渐取消了外贸限制权,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制造”。第三,中国政府发布了六千亿国债,开始修高速公路。修高速公路的时候,地方政府把土地从农民手上买过来卖给开发商。所以,我们说城市化建设是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由吃穿用的产业经济结构开始转型。
我们常常讲的三驾马车,叫做消费、出口和投资,就是在1998年形成的。当这三驾马车形成之后,中国的整个经济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钢铁、水泥、能源价格开始大规模上涨,中国的整个产业经济向重型转移。做煤矿、不动产的,在长江上下游开水电站的都赚了大钱。
中国非常意外地出现了一个非常新兴的行业叫互联网。我研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发现今天中国的很多著名互联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