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撰写优质提案反映社情民意
不愿意听的也要反映,有喜报喜,有忧报忧。
2.突出“精”字。就是要注重信息的规范性和简洁性,信息稿件要一事一议,一事一报,短小精悍。提出问题直入主题,少做铺垫;建议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3.突出“特”字。就是要注重人民政协的特色性。如何使政协反映的信息与党委政府自身的信息不重复、不雷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与政协的组织特色结合起来,注重发挥界别优势。通过召开各界人士的社情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从中整理出社情民意信息。把反映社情民意同专题调研结合起来,关注热点,剖析难点,反映深层次问题。
4.突出“快”字。就是要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一旦发现线索,及时调查,及时成稿,及时上报。 三、提案与社情民意区别和联系 (一)提案与社情民意的相同之处
1.目的的一致性。两者都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都是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政治基础,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2.作用的趋同性。提案与社情民意都能够对党政部门的重要决策起到参谋咨询作用;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起到推进作用;对改进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工作起到民主监督
作用;对密切党和政府同各界人士的联系起到纽带作用等。 3.内容的相似性。提案与社情民意的内容比较广泛,只要是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什么情况都可以反映,什么意见与建议都可以发表。
4.要求的互同性。提案与社情民意有几点相同的要求,一是严肃性,即提出和反映的,都是一些关于国家大政方针及地方重大事务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重要情况;二是真实性,即提出和反映的问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对客观情况的真实反映;三是及时性,即一旦了解情况或发现苗头性的问题,都能及时提出和反映;四是经常性,即提案和社情民意都不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可以常年进行。 (二)提案与社情民意的不同之处
1.按照类型来说。提案是属于建议型,而社情民意既有建议型,也有信息型。
2.从两者特点来看。提案的主体必须是政协的参加单位或者政协委员,具有特定性。内容必须有案由、主体内容和建议三个部分组成,一事一案,具有规范性。提案一旦立案后,必须由承办部门办理并答复提案者,具有必答性。而反映社情民意,则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既可以是政协委员,也可以是非政协委员或非参加政协的单位;反映社情民意可以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也可以纯粹的
反映情况、提供信息;反映的社情民意,接收单位可以回复,也可以作为信息处理,只作工作参考;反映社情民意的时效性比较强,要求反映快捷。
3.从办理形式来讲。提案是由政协或政府统一分送交办,而社情民意是由政协的专门机构整理后,以政协的名义反映给党委、政府或相关部门。 (三)提案与社情民意的联系
提案与社情民意既有异同之处,又相互联系。社情民意是提案的主要信息源泉,提案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提案寓于社情民意,又散佚于社情民意,两者辩证统一,互联互促,不可分割。
广大政协委员是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团体,各界人士的精英和骨干,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同时,积极撰写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这是每个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寄予的厚望和重托,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修养,积极参政议政,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与诉求,善于把个人见解与群众呼声结合起来,善于把个人学识与政治抱负结合起来,用一个政协委员的敏锐目光和深邃思维,时时关注国家大事,处处留意群众的心声,认真撰写提案,切实反映社情民意,为社会文明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撰于二○一一年九月四日星期日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