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跨文化意识培养 激发英语课堂生命力

探索跨文化意识培养 激发英语课堂生命力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0:57:10

探索跨文化意识培养 激发英语课堂生命力 吴江市中学 王翠香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教一门语言也是教一种文化,学一门语言也是学一种文化。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语言,并能结合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习惯,准确而得体地进行交际。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是关键。本文将就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深入探究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探索有效途径,激发课堂活力,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途径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著名语言学家拉多在他的《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LanguageTeaching:A scieniific Approach)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与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只有真正理解了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涵义,才能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所以,从语言学的角度讲,教一门语言也是教一种文化,学一门语言也是学一种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对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充分了解和掌握的文化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标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在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中也有所体现。高考英语试题中,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量在不断增加,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因此,英语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充分挖掘和拓展素材性的课程资源,探索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文化渗透,将文化教学融于语言教学中,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更要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笔者采取了以下具体方法。

1、 挖掘教材跨文化内涵,顺势拓展训练

围绕教材的单元话题,结合单元的阅读文章,在日常语言教授过程中融入背景文化的介绍。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单元话题,围绕该话题有两篇阅读文章。阅读,其实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其相关知识共同起作用的过程,是阅读者

1

根据语言材料、文化背景知识和逻辑推理,不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因此,了解背景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适当的外国文化。比如:Module2 Unit2的阅读文章是介绍非洲撒哈拉沙漠之旅的,在教学中除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以外,教师要拓展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非洲的一些主要国家、河流山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非洲歌舞、风土人情等等。又如:Module 3 Unit 2 English and its history, Module 9 Unit 1 Canada—land of the maple tree, Unit 3 National flags, colors and cultures, Unit 4 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以及Module 10 Unit 2 Population mobility in the USA分别有层次较系统地介绍了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情况。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进一步介绍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及差异,语言的地域性和世界性, 中西方由发展史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差异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增加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学生更能正确得体地运用这种语言。 2、 在词汇方面渗透文化

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语言大厦的基石,可以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活。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非常广。词汇教学是打好语言基础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表达同一概念但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的英语和汉语词汇时,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例如,由于英语和汉语的不同的文化内涵,同一动物所指的社会文化特征就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反。英语国家人士和中国人对于狗的理解就很不一样。中国人常用“狗”来表示贬义,比如“走狗”“狼心狗肺”等等。然而,英语中“dog”却常被用来表示褒义,是忠诚、可靠、英勇、聪明的象征,是人类的好朋友。比如“a locky dog”(幸运儿),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人头上有片天)。同样,在颜色方面,英语和汉语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汉语和英语中表示颜色的词汇会引起不同的联想,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红色”在汉语中象征喜庆、好运气、成功,如“开门红”、“满堂红”等。但是在英语中“red”虽然也可表示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但却可表示“狂欢’、“愤怒”、“紧急””等意思,比如“see red” (发怒),“in the red”(赤字)。通过英语和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学生可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可以了解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真正掌握语言,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开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阵地,它可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讲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外,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模拟具体的交际情景,灵活选择和综合应用debate, group discussion , pair work, role-play, 等方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交际活动,把孤立的、静止的语言材料变为具体可感的、活的语言,使学生从语言知识的学习进入到对语言功能的了解,从掌握纯语言的形式进到在实际情

2

景中使用语言,从而掌握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形式。例如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 1 中的课文”Home alone” 是短剧剧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表演短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还可以用带有文化特色的图片、实物,或者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来组织教学活动,效果很好。多媒体教学手段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幻灯、摄影等功能为一体,用图形、图像、动画、音乐等各种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使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教学内容直观有趣,更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老师应该注意收集整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比如在教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Module 8 Unit 2 Reading“Turandot in Bejing”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通过网络下载歌剧“图兰朵”在北京紫禁城演出的相关视屏,课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这些教学活动,既可以让学行进行情景表演,又可通过图片、影片、实物获得感性认识,还可通过阅读加深理解,比较适合学生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感受到了英美文化气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正如一位西方教育家说:Tell me, 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

4、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应该是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发展交际能力的重要补充和延伸。交际能力不仅仅是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大量实践的结果。大量研究实验表明,学习的内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学习者如不及时在交际中内化其熟记的社会文化知识,其社会文化能力及至整个交际能力,仍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要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强化文化意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开设英语角,能给学生提供练习口语,进行交际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又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我校每周六在校园开展英语角活动,特邀学校聘请的外教老师主持,欢迎所有的英语爱好者参加。刚开始时,大部分学生只愿意听别人讲,不愿意自己张口,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与partner,他们不知从何说起。后来老师每周提前给出下期英语角谈论的话题,让学生心理有所准备,便于交流。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学生的口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英语的兴趣增长了不少。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敢于张口了,敢于离开课堂用英语进行交际,而且懂得在交际中根据具体语境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在午间和晚间休息时间播放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英语电影录音等,来增加学生的英语听力的信息输入量,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英语的文化氛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异域文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除了上述方法外,老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英语演讲比赛; 演出英语小剧目、听英语讲座、学唱英语歌曲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增强文化意识。

3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时代的需要文化教学必须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以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渗透,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并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进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且使英语课堂真正地充满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Patrick R. Moran (美) 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年 2.《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 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年 3.《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 林新事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年 4.《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教学》 葛连生 著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 5.《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民出版社 2003年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探索跨文化意识培养 激发英语课堂生命力 吴江市中学 王翠香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教一门语言也是教一种文化,学一门语言也是学一种文化。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语言,并能结合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习惯,准确而得体地进行交际。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是关键。本文将就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深入探究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探索有效途径,激发课堂活力,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途径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