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式古诗词教学模式

故事式古诗词教学模式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8:31:41

“故事式”古诗词教学模式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整理人:金华市红湖路小学 郑 燕

前言: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曾说: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想说的是:小学生是一群最喜欢听故事的人,我更应该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并应该去研究怎样把故事讲好,并带领学生也把自己的故事讲好。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古诗,每一首诗都有一个故事……让我们学古诗词从故事开始!

一、概念界定

“故事式”古诗词教学模式分成:读懂诗中故事——了解背后故事——诗的故事我的演绎三步进行。

读懂诗中故事——品诗:感受诗词语言所传达出的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 了解背后故事——识人:走进诗(词)人,了解诗(词)人的创作背景,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

诗的故事我的演绎——入境:创设情境,体验古诗,积累古诗,运用古诗,提升语文素养。

“故事式”教学模式:在感受诗歌语言之美,读懂诗中故事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藏在古诗背后的诗人,诗人是也一个故事,是一本书,可以更好地带领学生了解诗歌,了解诗人,甚至了解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再创设情境,整体的感受体验古诗,在情境中让学生参与诗人和诗词的故事,在其中积累古诗,并能学以致用,正确运用古诗名句。

二、设计理念

张志和作为一名诗词书画大家,他的作品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本设计围绕“故事式”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展开,力图以赏画的形式,吟诵的方式,想象理解词的意境,走进渔歌子的故事、张志和的故事,丰满对词人张志和的认识,达到对《渔歌子》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同时,以欣赏各种不同演绎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参与古诗词所呈现的故事,从而让学生更喜欢、更亲切的走近词这种文

1

学形式。

三、具体操作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初步走进张志和。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能简单的运用词句。 3.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4.激起读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课件(包括词语、音乐、画面、自然界的声音、古诗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取名的故事 1.简介作者——

今天郑老师也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非常喜欢垂钓的词人,他的名字叫(板书:张志和)猜猜是谁给他取得的名字。他的名字啊是唐朝当时的皇帝唐肃宗给起的。为什么给他赐名字呢?因为他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当时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讲了很多治理国家的方法,皇帝非常的赏识,就赐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张志和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词人,他所写的词对后世影响很大,以至于连日本都把张志和写的词编入到语文的课本当中。知道这响当当的人物是哪里人吗?对,浙江金华人,是咱们的老乡,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呼唤他的名字。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张志和最有名的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知道什么是词牌名吗?说起词牌名,还得从词的起源说起,词在古代是拿来唱的,同学们拿到一个曲子,会看到在左上角有像2/4拍、3/4拍的拍号,词牌名差不多相当于这拍号,用来表示固定的节奏、节拍的。比较常见的像《浪淘沙》、《西江月》、《念奴娇》、《忆江南》等。一起读课题。(指

2

导读好“子”)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很简单,但怎样才能体现“故事式”故事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呢?张志和这一作者有两个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乐趣,一个就是他的名字由来,一个是哪里人,诗人的介绍变成了猜故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增进了对作者的了解。

(二)读懂诗中故事——声情并茂诵古词,感受语言美 1.

指名读:谁愿意来读读它,大家仔细听,是否每一个字都读准确了。读之前提醒读准生字。(指名朗读。)这首词总共有27个字,你读对了——个 去掉拼音读。 找地名——看注释。

2.不太常见用具。指导箬笠 蓑衣,引导看注释学词,同时出示图片。(联系生活)

箬笠是什么做的?所以是什么偏旁?蓑衣是棕榈草编成,所以是草字头,中国汉字,妙哉!

3.教学“蓑”(蓑字是咱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这个字很有意思,蓑衣蓑衣,蓑中有衣,衣在哪儿,中间用线把棕榈草穿起来就是蓑衣了,拿起手和郑老师一起写一写)编写边说,(蓑衣草编成,衣头在上边,穿针引线过,下衣随风飘)。

在练习纸上,自己边说儿歌边写一个蓑字。写好用做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再读读这两个词。(青箬笠 绿蓑衣) 4.读出节奏

同学们,读词和读诗一样,不但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诗词特有的节奏和韵律的,上课前,咱们班的诗读得这么好,词一定也能读好,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位最棒的)老师为你配上音乐,大家一起来听听,他是怎样的节奏。

听出来了吗?(223)

那我们一起来配合读一下好吗?我读引,你来接,准备好了吗? 男孩女孩再来配合一下吧?女生引,男生接。 节奏出来了吧。配上音乐我们再来有滋有味读读——

设计意图: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因此,本环节非常要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

3

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地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

(三)走进诗的故事——身临其境品古词,再现意境美

真美啊!这就是张志和的词,词人们对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唐代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叫颜真卿,他评价张志和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色”。想象这首词就是一幅画,找找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找到了那些颜色呢?用横线划一划景物,用圆圈圈一圈颜色。

1.拿起笔,划划圈圈,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颜色? 2.反馈,交流。 (1)指名说。

(2)课件出示这6种景物和颜色。

(3)除了这三种颜色,你还看到了哪些颜色?那是——(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想象颜色)

4.同学们,实际上,整个西塞山前我们能看到的远不止这些,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来,孩子们,请把眼睛慢慢地闭上,让思绪带着我们来到如诗如画的西塞山,想像现在你就是正在垂钓的张志和,用你的眼睛去看哪,用你的鼻子去闻哪,用你的耳朵去听哪。(课件播放蛙声、水声、鸟声)

5.来,睁开眼睛,你一定看到了一幅属于你自己的山水画,我们一起来把这美妙的画面化成文字写下来吧?学生练笔。(课件播放古筝音乐)

交流所写。

短短的27个字,通过同学们的想象,化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立体的山水画啊,(板书:山水)同学们的描述让这幅山水画在我们的面前清晰起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仿佛真实的来到了我们的眼前,用一个字来形容这山水,就是——美,(板书:美)

谁来当当张志和,美美地读读它

一起来当一回张志和,美美地读读这首词。

多么美的山水啊,难怪词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生接)——“斜风细雨不须归”。

设计意图: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

4

搜索更多关于: 故事式古诗词教学模式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故事式”古诗词教学模式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整理人:金华市红湖路小学 郑 燕 前言: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曾说: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想说的是:小学生是一群最喜欢听故事的人,我更应该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并应该去研究怎样把故事讲好,并带领学生也把自己的故事讲好。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古诗,每一首诗都有一个故事……让我们学古诗词从故事开始! 一、概念界定 “故事式”古诗词教学模式分成:读懂诗中故事——了解背后故事——诗的故事我的演绎三步进行。 读懂诗中故事——品诗:感受诗词语言所传达出的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 了解背后故事——识人:走进诗(词)人,了解诗(词)人的创作背景,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