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中考化学疑难易错题带答案 - 图文

山西中考化学疑难易错题带答案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4:09:22

山西中考化学疑难易错漏洞题汇总

一、选择题

1.以下是初中化学有关氧气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密 A.装置①与④连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封B.实验②中硫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实验③与④中水的作用是相同的

名 D.实验⑤中有一处错误

姓线 ) 2.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内 不

A. ②中溶液为无色 B. 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情况 要校 C. 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

学 D. 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只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答3.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题

A 称量5g氢氧化钠固体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B 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取两种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C 检验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4.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 = 2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

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5.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第1页(共4页)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 中加入过量的镁粉 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粉、镁粉

二、填空题

1.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ⅠA

0 1 1H 1.008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He 4.003 2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 6.991 9.012 10.80 12.01 14.01 16.00 19.00 20.18 3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22.99 24.31

26.98

28.09

30.97

32.02

35.45

39.95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______。

(2)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 _,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___ __。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

(4)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

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5)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第三周期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它们的单质易发生如下图所示变化: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 2.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第2页(共4页)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 等。为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1)1909年,哈伯用氮气和某气体X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反应原理 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 (填一种即可)。

(2)石油是人类宝贵的资源,石油经过炼制,再通过一系列加工后可以制成有机合成材料。

下列用品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羊毛衫 B.陶瓷餐具 C.纯棉帽子 D.塑料玩具 (3)A物质常用于气焊和气割,是因为其燃烧时火焰温度>3000℃,燃烧时反应前后分子变

化的微观示意如下图所示。若一定质量的A在B中完全燃烧,消耗40 g B,同时生成44 g C和9 g D。 氢原子

碳原子 A +

+

B C D

氧原子

① 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为 g。② A物质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控制反应的条件可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节约能源。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

并不断鼓入空气,其控制的条件是 。

三、简答题

1.水是生命之源,你对自来水的生产了解多少呢?学习了水的净化之后,同学们利用周末的

时间去参观了自来水厂,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可表示为:

(1)步骤①中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步骤③中常用的物质是_ _。 (2)用户家中的自来水饮用之前应当煮沸,其中一种作用是____ _。 (3)水源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地下水比地表水更清澈的主要原因是 ___ _ __。

(4)通过化学反应也可以生成水。写出一个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的方程式 _ 。

2.二十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哈伯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气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 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因此获得1918年诺贝尔 化学奖。

第3页(共4页) 是N高温、高压 2 +3X 2NH3 ,X的化学式是 。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氮分子分 催化剂 裂成氮原子, ,然后氮原子和氢原子结合为氨分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除上述外,还有多种形式,如离子结合变成分子,请写出一个符合此微观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2)氨气可用于制氮肥。例如: 一定条件 一定条件 密2NH 3 +CO2 CO(NH2)2+H2O NH3 + CO2+H2O NH4HCO3 由以上反应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 封关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一点新认识是 ; 化肥的使用有利有弊,针对其中一点简述你的理由 。 线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氯化钠、铁、水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 内(2)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有关“C15H10O2”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不①“C15H10O2”为有机物 ②“C15H10O2”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要③ 异黄酮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④“C15H10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中。 答 项目 甲 乙 丙 丁 戊 氢原子 化学式? H2O COw w w .x k b 1.c o HCO碳原子

m[来源学+科+网Z+X+X+K]2 题w!w!w.!x!k!b!1.com 2 微观 示意图 氧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五种物质中,可用作燃料的化合物是 (填序号)。 ③工业上可以用甲、乙两种物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丁和戊。该反应中,甲与 乙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④丁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氨气(NH3)。氨气和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尿素,同时得到生活生产中最常用的溶剂。写出生成尿素[CO(NH2 )2 ]的化学方程式 。 第4页(共4页)

4.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属于单质,A、B、C中

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C的溶液为蓝色,“→”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1)用镊子夹一小块木炭,在空气中加热到红热时,再放入充满

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 示相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是 ,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

(2) 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密 (3)在试管中取少量B,加入足量E,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 。

封5.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0.03%的气体,E的水溶液呈碱性。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 E物质的化学式是 ,

线E 其用途有 (答一条)。

内A B C D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不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物质应满足的条件 是 。

要 (4)C与E的反应致使溶液中大量减少的微粒是 。

6.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答 “—”表示相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若A是一种红棕色固体,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 C 题

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B D 为 ; D物质的用途是 。

E (2)若A是一种气态氧化物,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D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四、实验探究题

1.老师给某实验小组布置了一个任务——完成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小组同学们根据实验 目的进行实验设计和任务分工。请你一起参与实验: 【提出问题】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

【猜想与假设】① 活泼; ② ;③比较活泼。 【进行实验】

第5页(共4页) 的现象。

(2)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燃烧,然后再伸入到充满氧

气的集气瓶中(如图),观察到与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这是因为 ,集气瓶中液体的作用是 。 (3)将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在下端系一根火柴,

,缓慢伸入到氧气的集气瓶 中,铁丝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 。 【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在学完氧气的性质后,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以进行改进(忽略导管 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关闭止水夹;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并塞紧橡皮塞;④充分反应,待 后打开止 烧碱水夹;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比例。 溶液 【实验结论】所得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如图1所示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后,知道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是 ;并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是 。

图1 图2

化学课外活动时,同学们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当他们期待天平平衡时,结果发现 ,同学们共同分析后知道了其中的原因是 ,并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是 。 第6页(共4页)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改变实验装置,使该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他们的方法是 。 同学们又分析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 【实验探究】针对上述假设同学们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况,如图3所示,他们一致认为,镁条的质量与反应消耗 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称量氧化镁 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同学们讨 论后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 【拓展与创新】 图3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自己设计白磷燃烧的实验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A组同学设计了如图4所示实验,并在反应前后进行了称量,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橡皮塞被冲开,反应后的质量变 。B组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图5所示实验,也进行了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是 。 图4 图5 【反思与结论】 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结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 中进行,以免 。 同学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到了老师好评。 3.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少量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粉末放到 试管中加热(装置如图)。发现绿色粉末变为黑色、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同时看到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有同学提出疑问:碱式 碳酸铜受热分解除生成水,还生成了什么?于是同学们进行了如 下探究。 探究一:生成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生成的气体可能是H2; 猜想②: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 猜想③:生成的气体可能是CO; 猜想④:生成的气体可能是CO2。 做出上述猜想的依据是 。 第7页(共4页) 在导管口连接一个带尖嘴 的导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 气体未被点燃 证明猜想 不成立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证明猜想④成立

探究二:黑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①黑色固体物质可能是炭粉;

②黑色固体物质可能是氧化铜;

③黑色固体物质可能是氧化铜和炭粉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猜想③不成立,因为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黑色固体中加入 ,加热 猜想②正确 一段时间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请写出碱式碳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同学们在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后,A、B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请你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的稀氢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化 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 液,用 慢慢滴入 学方程式为 稀盐酸,并不断搅拌 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混合后取一定量该溶液酚酞不变红 进行 ,在所得晶体上滴加酚酞溶液 第8页(共4页)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山西中考化学疑难易错漏洞题汇总 一、选择题 1.以下是初中化学有关氧气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密 A.装置①与④连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封B.实验②中硫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实验③与④中水的作用是相同的 名 D.实验⑤中有一处错误 姓线 ) 2.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