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启东市高考物理总复习 机械能、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练习(1)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
1. 关于教材实验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拉长的橡皮筋的动能转移到小车上 B 拉长的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C 小车获得的速度取决于像皮筋拉长的长度
D 小车获得的速度取决干拉长到固定长度的橡皮筋的条数
2. 在做实验时,小车会因为受摩擦力而影响实验,我们可以使木板倾斜作为补偿。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拖着纸带的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不下滑即可 B 使拖着纸带的小车有静止释放,小车能下滑即可
C 沿木板向下推拖着纸带的小车,放手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距均匀即可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 某同学在做利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运动到木板底端,在此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相邻点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 )
A.始终是均匀的 C.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均匀不变
4. 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采用了如上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若实验中所用小车的质量为200 g,为了使实验结果尽量精确,在实验室提供的以下四种规格钩码中,应该挑选的钩码是
A.10 g B.20 g C.30 g D.50 g
(3)某实验小组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 g的钩码,在多次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 cm;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20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 J。(g=9.8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 关于弹性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A.只有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才具有弹性势能,其他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是不会有弹性势能的
B.弹簧伸长时有弹性势能,压缩时没有弹性势能 C.同一个弹簧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D.火车车厢底下的弹簧比自行车座底下的弹簧硬,所以将它们压缩相同的长度时,火车车厢底下的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小
6. 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不必算出橡皮筋每次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实验时,橡皮筋每次拉伸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
C.将放小车的长木板倾斜的目的是让小车松手后运动得更快些
D.要使橡皮筋对小车做不同的功是靠改变并系在小车上的橡皮筋的根数来达到的 7. 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实验中,橡皮筋第二次的伸长长度是第一次伸长长度的二倍 C.实验中长木板表面应该尽量光滑且水平放置
D.每次实验都必须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8. 在一次探究实验中,一只被压缩的弹簧沿一粗糙的水平面将一个小球弹出,弹簧压缩的距离D、小球滚动的距离s和小球运动过程中经历的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D/cm 0.50 1.00 2.00 4.00 ? t/s
0.25 0.50 1.00 2.00
20
80
320
s/cm 5.0
由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归纳出小球滚动的距离s跟弹簧压缩的距离D以及小球滚动的时间t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s=k1D B.s=k1D C.s=k2t D.s=k2t
9. 要求出每次拉力所做的功,直接去测量拉力是很困难的,巧妙地避开这个困难的方法是:只需要测出每次实验时拉力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拉力做功的多少倍就可以了.据此,如下操作可行的是 ( )
A.每次用同样的力拉小车,让小车通过的距离依次为s、2s、3s?那么拉力每次对小车做的功就分别是W、2W、3W?
B.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第1次力为F、第2次为2F、第3次为3F?那么拉力每次对小车做的功就分别是W、2W、3W?
2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