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六国论测试题练习题 - 文档 - (2)
六国论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弊、率、完、患、众、判、速、再、数、当、礼、宜、故事、颠覆”的含义;
归纳“得、非、或、相”的义项;掌握使动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领悟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了解六国破灭的原因及其讽喻北宋王朝的写作意图;理解所总结的历史教训。 二、知识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胜负之数( ) 洎牧以谗株( ) 当与秦相较( ) ...暴霜露( ) 日削月割( ) 咽喉( ) ...2.找出并解释文中的通假字
⑴暴秦之欲无厌: ;⑵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3.文学常识填空
苏洵,字 ,眉州眉山人, (朝代)散文家,与其子 、
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有 。文中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 的国策。 4.解释下列加点词
弊在赂秦: 率赂秦耶: ..非兵不利: 破灭之道也: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固不在战矣: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强弱胜负已判矣: ...非兵不利,战不善: 始速祸焉: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李牧连却之: ..
思厥先祖父: 至于颠覆: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 ..斯用兵之效也: 后秦击赵者再: ..洎牧以谗诛: 诚不得已: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
5.找出并解释活用的词语。
⑴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⑵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⑶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⑷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6.解释古今异义的词语。
⑴思厥先祖父: ..⑵其实百倍: ..⑶可谓智力孤危: ..⑷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7.一词多义
⑴兵 非兵不利 .
斯用兵之效也 .而秦兵又至矣 .
⑵故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⑶得 此言得之 . 诚不得已 .
较秦之所得 .
⑷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至丹以荆卿为计 .邯鄣为郡 .
⑸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⑹终 终继五国迁灭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⑺暴 暴秦之欲无厌 .
暴霜露 .
⑻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
始速祸焉 .
⑼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并力西向 .
8.默写:
⑴本文总论点:
⑵分论点一: 。 ⑶分论点二: 。 ⑷苟以天下之大, , 。 ⑸为国者 。
三、语段分析
㈠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9.比较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②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B.①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①赂秦而力亏 ②二败而三胜 ..
D.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②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10.对于下面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能守其土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①李牧连却之 ②存亡之理 ..
C.①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①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②是又在六国下矣 ..11.下列与“赵尝五战于秦”句式不同是一项是(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具告以事
D.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12.对这一段文字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作者申明燕、赵“用兵之效”及“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㈡课外阅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