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的SWOT分析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河南的经济发展虽然比较迅速,也有着许多的优势,但是原有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不能够继续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暴露出许多阻碍河南经济建设的劣势。
①创新劣势
人力资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河南省虽然具有人力资源数量上优势,但是却属于高等教育、科研水平相对偏低的省份,河南的高水平、高层次的高等院校较少,人们的受教育水平相对于其他中原地区省份也较低。因此河南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缺乏人才资源的强有力的支持,也不能给河南的发展提供充足高质的人才资源。
②要素劣势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各种要素的投入,河南省的要素劣势主要体现在土地和资金上。河南是农业大省,保障农业用地面积一直是中央对河南省的要求,因此河南地区的土地征用和报批难度较大,这进一步限制了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而资金方面,由于河南处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又相对沿海省份较为落后,因此在招商引资和资金供应方面有着很大的困难,这也成为了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瓶颈。
③基础劣势
河南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目前河南相对于中原其他省份的发展还不占优势,河南省会郑州的发展也落后于湖北的武汉和湖南的长沙。落后的经济基础导致了河南在发展经济时的投入收到了限制,也阻碍了河南在改善环境方面的投资,这制约了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长期发展。
2.2.3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机会(O)分析
SWOT分析法的“O”,也就是机会,或者说是机遇。所谓的机会就是指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潜在的发展机会主要可能是: ①客户群的扩大趋势或产品细分市场
②技能技术向新产品新业务转移,为更大客户群服务 ③前向或后向整合 ④市场进入壁垒降低 ⑤获得购并竞争对手的能力
4
⑥市场需求增长强劲,可快速扩张
⑦出现向其他地理区域扩张,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规划。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中原的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情况。当今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交通中心和物流枢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位列全国第五位、中西部首位,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通车总里程均居全国首位。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原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尤其在煤矿资源。先天性的农业大省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原经济发展接下来的发展机会主要有:
首先,可以打造新的品牌效应。中原地区的发展,可以立足于本土的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自主品牌,能够很好地利用中原文化这一要素,打造新的产品。
然后,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位置尤其重要,可以很好地利用铁路,空运,航运等交通条件的优势,开辟新的市场,扩大在华北市场的含量,发展东北、西北、华南等多个市场的份额,利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优势积极地开辟外国市场,向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积极扩散,吸收外汇。
其次,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扩大优势,很多地域性缺粮已经威胁到了地区的发展。河南作为一个粮食大省,可以利用本省优势,积极地发展农业,满足外界对于粮食的需求。
再次,中原地区要在经济发展的已有的基础上,扩大某些本身实力较强的企业单位。打造强大的特色产业,使之有实力收购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以此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垄断优势,形成强大的聚群效益。
最后,要积极的利用好中央对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有效的利用国家对于中部崛起战略的帮扶政策。
2.2.4中原经济区的潜在威胁(T)分析 ①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因素依然存在,这也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
5
发展带来不确定和不稳定性。一是中原城市群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和再平衡,短期难现高增长。二是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升级难度加大,技术积累难以在短时期内取得突变。三是市场环境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市场难以扩大,国内大量大出口型企业将产品转向国内市场,国际跨国公司的目光更加重视经济形势较好的中国市场,外资企业为了抢占国内市场而加大投入,国内市场将面临外资的争夺。
②中原经济区的独立性
中原经济区客观存在。“中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经济联系密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地域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经济区相对较远,难以接受这些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也难以融入周边经济区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③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从四大区域层面看,东部率先发展、东北全面振兴、西部地区大开发,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而中部地区内部的区域竞争同样激烈。就城市群而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便提及了多处,比较而言,中原城市群经济总量领先,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合理质量高。而就中心城市的竞争力来说郑州也落后于武汉与长沙。因此,在激烈的内外竞争中,中原经济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努力争取国家的政策认可是发展的关键。
④河南省经济社会问题显现
河南省是个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作为省会,郑州的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步显露出来,成为影响全市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城乡结构不平衡,城镇化总体水平偏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力较弱。二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偏小,产业多处于产业链的初级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教育、医疗、卫生设施普遍不足,城市车辆拥堵时常发生。
⑤科学技术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承载着科技重任的科学技术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与区域竞争的焦点,各地科学技术人才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因此,实现创新型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以及实现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都对中原经济区科技人才的开发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通过对中原经济区科技人才开发现状
6
的分析,我们可以清醒的意识到中原经济区科技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科技人才在区域、城乡及产业间的分布不甚合理;同时,中原经济区的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尚不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科技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因此,目前这种状况还完全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结语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有优势也有劣势,有机遇也有挑战,要促进经济区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高瞻远瞩,制定详尽可行,科学合理的策划来。但是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不懈的努力而追求的目标,虽然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只要我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定能看到前途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周绍森,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2). [2]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3]喻新安.建设中原经济区若干问题研究.中州学刊,2010(5).
[4]宋向清.河南与中国经济协调发展前瞻性分析.决策探索,2004(5). [5]刘怀谦.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文献科学出版社,2011.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