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奇石文化
供石
供石即石供。在苏东坡的赏石名篇〈怪石供〉、〈后怪石供〉 中,首次提出了以石为供的概念,后世遂有“供石,、“石供之称。 但后人通常称的“供石\一般有较大体量,安置于座架或瓷盘上,与〈怪石供〉中的江中小卵石是有所区别的。
能陈列于案头几上,体量稍大的奇石,我们称之为“供石”。供石是奇石之主流,如声容并茂的灵璧石。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色为多,少有青黑石。形纹俱佳的博山文石,产于山东鲁中山区。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了此地纹理丰富和形态奇异的山石。除了造型,其石表纹理的变化多端是为显著特色。古朴壮美的黄河石,主要产于黄河上游的河道里。在无尽的岁月里,石块在黄河河道中被水流和泥沙冲击、打磨、互相碰撞,所以其造型多为蛋圆、扁圆或不规则圆形,饱含历经沧桑的悲凉雄浑之气。云山雾绕的大理石,主要产地是云南省大理县点苍山。细洁有天然光泽者为上品,颜色较为丰富,有绿色、褐色、黑色、黄色、灰色、红色诸种,有的白质黑章,有的一方石上即兼备诸色。颜色与纹理交错搭配,宛然而成一幅幅天然图画。
供
”字在典籍上有奉献、祭祀用的东西两种解释,曾几何时,石头
确实是民间及各地官府作为上奉朝廷的贡品之一,自宋代有了灵璧县的县名到灵璧石正式的命名,它就是一直被作为贡品上奉朝廷,为皇家贵室所独有,其它石种加上太湖石、昆石、英石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名石,
这些石头作为贡品进入皇家说明石头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性,它是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拥有的,所以说这些石头代表着一种身份,代表着一种尊贵。作为帝王统制的封建社会所表现出的奢靡是民间所不能想象的,这些石头经过长途跋涉被运送到京城所耗费的财力也是巨大的,我想说明的是,这些石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都是宝贝。中国传统的节日是春节,每到这个节日,皇帝会与大臣们在一起共聚,部分有功的大臣也从全国各地赶到京城,皇帝会从每年各地进贡来的贡品中挑选一批,赏赐于这些有功的大臣,其中就有各具特点的四大名石。说到这里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一种石头“贡石”名称的原由。
奇石或观赏石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国外称“水石”或“寿石”,是指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灵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
-奇石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说古老是因为它与地球一起诞生。奇石是天然的艺术,非人工所为,它是在大自然长期的物理、化学变化中形成,奇石“奇”就在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奇石具有“唯一性”,在世界上任何一块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人们才珍奇它、欣赏它、收藏它。
观赏石,又称“欣赏石”、“巧石”、“石玩”、“奇石”等,大都形状奇特,色泽艳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经过采集、修整或略作加工后,尚可成为一种特殊的天然艺术品。
其种类有自然景观观赏石,即巨型的天然奇石,只可观览,无法
收藏;
园林庭院观赏石,可群体也可单独置放;
室内观赏石,一般为中小型,陈列于房厅的几案台桌上。
宋代是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著名书画家米芾酷爱英石,提出了英石的赏石标准:“瘦、皱、漏、透”。
观赏石应具有形奇、纹妙、色美、质精的特点,有些观赏石还讲究“瘦、皱、透、漏”四形,或“清、奇、古、丑、朴、拙、顽、怪”等。归结起来是取其自然美。中国石文化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汉唐以来已被较多注意,不少文人墨客以赏石、藏石、论石为乐。至近代更为发展。
“皱、瘦、漏、透、丑、秀、奇”是评介太湖石、灵璧石、英石、墨湖石及其他类似石种的外形的重要因素。凡以上七要素皆备, 其造型必美。
皱:石肌表面波浪起伏,变化有致,有褶有曲,带有历尽沧桑的风霜感。(“皱”,还指石肤之纹理,详后。)
瘦:形体应避免臃肿,骨架应坚实又能娴娜多姿,轮廓清晰明了。 漏:在起伏的曲线中,凹凸明显,似有洞穴,富有深意。
透:空灵剔透,玲珑可人,以有大小不等的穿洞为标志,能显示出背景的无垠,令人遐想。
丑:较为抽象的概念,全在于选石、赏石时自己领悟,“化腐朽为神奇”。庄子在战国时代即提出把美、丑、怪合于一辙的“正美”,
以图“道通为一”。后世苏东坡、郑板桥又提出了“丑石观”。其意义在于,千万不要以欣赏美女的情调来赏石,要超凡脱俗。
秀:与“丑”看似矛盾,实为对立统一。强调的是鲜明生动,灵秀飘逸,雅致可人,避免蛮横霸气。
奇:造型为同类石种中少见,令人过目不忘,个性极其独特。
中国四大奇石
我国已得到开发的四大奇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分别产于安徽、江苏等地。它们以悠久的历史、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图案、嶙峋的肌肤、斑驳的纹理、委婉的孔洞和奇特的造型而名扬中外、誉满四海。
1、灵璧石
有着“天下第一石”美誉的灵璧石,集质、声、形、色诸美为
一身,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往今来公认的赏石瑰宝。
灵璧石在奇石中位居首位。“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 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璧石发出的由衷赞叹。灵璧石的开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尚书·禹贡》载“泗滨浮磬”;殷商时期有灵璧石雕制宫廷乐器——虎纹石磬的记载;《晋书》载:皇帝勒令镇西将军谢尚来灵璧采磬石以备大乐江左??灵璧石除磬石以外,还有更奇特的观赏石,其出产地也不限于磬石山一带,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如灵觉山、朝阳山、白马山、耳毛山、邵山、九顶山等,在县境中部的三注山和南部的大山,峨山一带也有少量的分布。从已产出的灵璧石来看,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而其质、形、色、纹皆俱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故乾隆帝也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又名磬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浮磐山,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了。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浅灰、赭绿等色。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更奇的是击之灵壁石做的磐。灵壁石之美为古今名人喜爱,至今仍是藏石爱好者搜集的对象。目前故宫、孔庙保留的编磬都是产自灵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