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柑桔园土肥水管理
柑橘园施肥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土壤施肥,植物根系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施入的肥料;另一类是根外追肥,有叶面喷施、枝干注射等多种。生产上最常用的是土施和叶面喷施。
①土壤施肥。柑橘从土壤溶液中吸取肥料主要是靠强大的细根和须根群以离子交换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土壤施肥要与根系的分布特点相适应。柑橘的根群分布一般比树冠广,但分布较稠密的地方是在树冠投影的内外一带,即大体上和树冠相对称,与向下生长的根系形成广圆锥形的根系。因此,施肥的深度应根据根系密集层分布的深度而定,施肥位置应在树冠外围垂直的土层部位。随着土壤的深翻熟化,应逐渐加深施肥的深度;随着树冠的逐年扩大,应逐渐向外移动施肥位置。施肥穴不要每次都打在同一方向和位置,要逐次轮换方向和位置。
由于根系具有趋肥性,因此,施肥的深度和广度能诱导根系的生长方向。通常柑橘施肥位置应比根系集中分布的位置略深或略远一些,以诱导根系向深广发展,扩大营养的吸收范围,增强树体的抗逆性。
②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又称叶面喷肥,是利用叶片的气孔、角质层、新梢表皮的皮孔和幼果能够直接吸收养分的特性所采用的一种液体追肥方法。根外追肥具有见效快、针对性强、节省肥料、在某些情况下能解决土壤施肥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等优点,在使叶片迅速地吸收各种养分、保果壮果、调节树势、改善果实品质、矫治缺素症状、提高树体越冬抗寒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根外追肥的营养元素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和角质层进入叶片,尔后运送到树体内各器官,一般喷后15分钟到2小时即可被叶片吸收。但吸收的强度和速度则与叶龄、养分成分、溶液浓度等有关:幼叶生理机能旺盛,气孔所占面积较老叶大,因此吸收较快,吸收率也较高。叶背较叶面气孔多,且叶背表皮下具有较松散的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而多,有利于养分的渗透和吸收。因此,叶背较叶面吸收快,吸收率也较高,在喷叶面肥时一定要把叶背喷匀,便于叶片的吸收。
③灌溉施肥。灌溉施肥是将肥料溶解于灌溉水中,然后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有一些实际应用的报道。其主要优点是,节约水分、肥料和劳力;肥料的利用率很高;灌溉施肥的养分分布均匀,不伤根、叶,有利于土壤结构的保持。这种方法在水分缺乏的地区应用较多,适宜于树冠交接的成年果园和密植园采用。据研究,与地面灌溉相比,滴灌施肥可节省氮肥44%一57%,喷灌施肥可节省11%一29%。尽管灌溉施肥有很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极易出现管道、滴头堵塞的问题,要达到实际应用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柑橘园水分管理
1、水分对柑橘生长发育的影响
①对抽梢的影响。柑橘能否抽生一定数量而健壮的枝梢,与水分供应是否充足关系极大。水分缺乏时,抽梢的时间大大推迟,抽出的枝梢纤弱短小,叶片狭小,叶数较少,枝梢的抽发参差不齐;水分过多又会导致枝梢生长过旺,影响生殖生长。
②对开花和果实生长的影响。柑橘花期缺水时,花枝质量差,开花不整齐,花期延长,甚至造成大量的落花落蕾,如遇异常高温,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果实与水分的关系更为密切,当水分严重不足时,造成叶果争水现象,使果实内的水分倒流向生长势更强的叶片,阻碍果实的生长、发育,小果增多,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如果久早后遇过多的秋雨,则会产生裂果,温州蜜柑、红橘等还会产生浮皮果。许多地方在夏季和初秋,由于气温高、日照强烈,缺水往往导致果实“日灼”、“硬脐”等现象,以幼树最为严重。柑橘开花期水分过多,影响授粉授精,易落花落果。
③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柑橘根系喜湿忌渍,保持土壤湿润是培养健壮根系的重要条件。
影响柑橘根系吸水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透气性和十壤溶液浓度。土壤含水少,可供柑橘根系吸收的水分自然减少,但柑橘枝、叶此时仍然会蒸腾水分,如时间较长,就会使植株产生缺水暂时性萎蔫,此时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则有可能造成植株永久性的萎蔫,严重时使植株死亡;土壤水分含量充足,由于气温高、空气湿度小,蒸发强烈.根系吸收水分的速度跟不上叶片蒸腾水分的速度,从而导致植株萎蔫,但到傍晚,气温下降,串气湿度增大,植株蒸腾作用减弱,柑橘不经灌水即可恢复原状。土温影响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一般来说,在10~30℃的范围内,根系吸水能力随土温的升高逐渐加强,土温高于 30℃或低于10℃,根系吸水能力明显降低。土壤通透性的好坏,取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含量高,氧气不足,根系呼吸受阻,影响柑橘吸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超过根细胞液的浓度时,严重影响根系吸水,甚至会出现根系细胞水分的反渗透,造成植株生理性缺水。
2.合理灌溉
柑橘园的合理灌溉就是根据柑橘的需水特点进行科学用水,既要满足柑橘不同的物候朋对水分的要求,又要用最少的供水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
(1)灌水时期和灌水量的确定
①灌水时期。柑橘是否需要灌溉,不能单纯从表面现象来判断,如果仅从叶片卷缩、发黄等萎蔫现象来确定灌溉,往往为时已太晚。因为当植株发生萎蔫表面症状时,土壤已过度于燥,对柑橘的生长发育已经产生厂严重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不可逆转的。目前,确定柑橘灌水时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a.测定叶片的蒸腾作用:用塑料布包裹一定数量的柑橘叶片,测定叶片的蒸腾量。每隔1-2日测定1次,当叶片蒸腾量减少为充分供水蒸腾量的2/3时,则表明需要灌水。用此法时由于植株个体间存在差异,必须在同一果园内设多点观察。
b.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测定一般采用烘箱烘干法。即在柑橘园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取样,可分层取土(0--20,21--40, 41—60厘米),然后按层次分别将土样迅速装入加盖的铝盒内,做好标记,连同铝盒称重后放入烘箱,在105C下烘干4--8小时,取出冷却后称重,再放入烘箱中烘2~3小时,烘到前后两次恒重即可。然后按下式汁算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湿土称重-烘干后称重x100%测出土壤含水量后,可按表7—15确定是否需要灌水。
表7—15土壤需要灌排的含水标准(%)
土壤质地 需要灌溉 需要排水
沙质土
壤质土
粘质土 <5
<15
<25 >40
>42
>45
②灌水量。适宜的灌水量,应在一次灌溉中使柑橘根系分布层的土壤湿度达到最有利于柑橘生长发育的程度,即相当于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如果仅仅浸润表层或上层根系分布的土壤,不仅达
不到灌水目的.且因多次补充灌溉,容易引起土壤的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因此,必须一次漕透。但在防旱灌溉时,特别是久旱后灌水,切不可一次猛灌,否则会造成大量裂果,或抽生大量晚秋梢,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确定柑橘灌水量较好的办法是先测出土壤含水量,则1次灌水量可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土壤含水量在每次灌前均需测定,土壤容重、田间虽大持水量、根系深度等一般一年测定一次就可以了。根据上式测得的灌水量是理论上的最低量,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树龄、土壤、品种、物候期等作适当的修正才符合实际情况。
(2)灌水方法灌水方法与灌水时间、灌水量是三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如方法不当,也不能获得良好的灌溉效果,甚至产生危害。因此,灌水方法是提高灌溉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灌水方法不断改进,以节水、增效、省工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灌水投术已成为果园灌溉的重要标志。
①沟灌。又称浸灌,即在柑橘园行间开沟井与输水渠道相连,灌溉沟微有比降,灌溉水经沟底、沟壁渗人士中。此法浸润比较均匀,适用于平坝或丘陵梯地水源较为充足的果园。
沟灌开沟方式有两种,一种足在树冠水线下开环状沟,在果树行间开一大沟,水从大沟流入环沟,逐株浸灌;台地也可以利用背沟输水。另一种方法是在株行间开沟,井在果园四周开大沟输水。引水入沟中,逐渐浸没底土。灌后及时覆土和松土。
②浇灌。在水源不足或幼龄柑橘园、零星分布种植的地区,可采用人力挑水或动力引水皮管浇灌的办法。一般町在树冠以下地面开环状沟、穴沟或盘沟进行浇水。这种方法费工费时,为了提高抗早的效果,最好结合施肥进行,在每担水中加入4—5勺人粪尿,浇灌后即行覆土。该法简单易行,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
3.节水灌溉
我国柑橘产区历来广泛采用的地面灌溉,只能改变土壤湿度,对田间小气候影响小,而且灌水定额大,不便于实行适地灌溉,水的浪费也很大。在山地果园进行地面灌溉,灌水量均匀度低,肥水流失量大;在海涂还会带来返盐等不利影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