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8:08:50

寡人之于国也

执教:江张松

教材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是先秦散文,属于对话体论辩文。这篇文章里,孟子围绕着“如何实现王道”,展开他的论述,体现了他的“仁政”主张。学习本篇课文,现实意义在于掌握更多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深刻意义在于领略孟子的思想智慧的光芒。

学情分析:

经过必修一的古代记叙文和必修二古代说理性散文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规律,对学习本单元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初中基础不牢固,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学习本课时,重点还应放在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上,放在熟读和背诵课文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积累语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语感。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一 熟读和背诵课文。

二 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整理。 三 初步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过程和方法目标

一 通过提前预习的方式,结合《同步作业》相关内容,初步了解作者其人其文,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和词义问题。 二 在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孟子文章的充沛气势和孟子的论辩智慧。

三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养成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性习惯,如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总结、归纳,等。 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课文内容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一 通过初步对孟子及其“仁政”思想的了解,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充分体会孟子这种思想学说的可贵性。 二 联系今天的科学发展观,了解孟子的发展生产方面主张的进步意义;

三 联系今天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当今社会“民加多与否”对国家实力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一 掌握、理解本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二 初步领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 初步领会孟子思想的进步意义。 四 熟读,背诵。

教学难点:

一 孟子善用譬喻的论辩风格。

二 孟子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和进步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我国古代有一个少年,刚开始,他家住在坟墓的附近,他就经常喜欢学别人办丧事玩,他母亲觉得这样不好,不适合孩子成长,就搬到市场附近住下来。可是,这个少年又开始学商人做买卖玩,他母亲又觉得此地不适合于儿子的成

长,最后搬到一座书院旁边住下,后来这个孩子就以进退朝堂的规矩作为自己的游戏,这时,他母亲才放下心来,觉得这儿是理想的环境,定居下来。后来这个孩子长成以后,学识渊博,成为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了不起的学者、大思想家,被人们称为“亚圣”,他是谁?(生答:孟子)对,他就是孟子。刚才讲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的思想、主张是怎样的。

二 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字词读音。 三 合作探究

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文意上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如果有,请提出来。

生:有。

师:就该生问题分组合作探究,请一位同学解答。(如果学生不能解答,或解答不正确,教师指出)

四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划分结构

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分为三部分:

搜索更多关于: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 执教:江张松 教材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是先秦散文,属于对话体论辩文。这篇文章里,孟子围绕着“如何实现王道”,展开他的论述,体现了他的“仁政”主张。学习本篇课文,现实意义在于掌握更多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深刻意义在于领略孟子的思想智慧的光芒。 学情分析: 经过必修一的古代记叙文和必修二古代说理性散文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规律,对学习本单元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初中基础不牢固,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学习本课时,重点还应放在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上,放在熟读和背诵课文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积累语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语感。 三维目标: 知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