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 设备要定期更换、强制保养、保持技术状况良好
5) 建立设备保养卡片,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养护记录
6) 保持设备设施清洁,场所窗明地净,环境卫生好。
五. 设备设施检查制度
1. 生产部设备维修人员,每两周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一次 。
2. 每半年由使用部门会同维修人员,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实际运转状况,制定设备大修
计划,设备大修前必须制定修理工时,停歇时间,材料消耗,清洗用油及维修费用。
3. 设备大修完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的验收。
4. 每年年底由公司主管领导、设备管理人员、部门经理、维修人员负责,按照事先规定
的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打分,评定出是否完好,能否继续使用,提出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等。
六. 设备设施安全事故及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
1. 设备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设备损坏和设备事故,根据设备损坏程度,设备事故分为:
1) 一般设备安全事故:零部件损坏,经济损失在5000以下。
2) 重大设备安全事故:设备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在5001元至50000元。
3) 特大设备安全事故:导致设备保费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以上。
2. 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
1) 一般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后,操作使用人员应立即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查清事
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
2) 重大。特大设备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保护现场并报告公司负责人
及有关职能部门,公司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检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
3) 对各类设备安全事故,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及时报告,严肃处理。
4) 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造成设备安全事故的领导,管
理人员和直接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责任大小,分别给予处分、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交由执法机关处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及报废的管理工作
1. 设备报废的基本原则;
1)国家或行业规定需要淘汰的设备。
2)设备已过正常使用年限或经正常磨损后达不到要求。
3)设备发生操作意外事故,造成无法修复或修复不合算。
4)设备使用时间不长,但因更合理更经济先进的设备或生产使用时需要更换的。
5)从安全、精度、效率等方面,已落后于本行业平均水平,
符合以上情况的设备均可申请报废。
2. 设备报废手续
1)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经技术部确认并签署意见。
2)由使用部门负责人填写报废申请单上交技术部审核,经副总理批准,移交财务部门结算手续
3. 设备改造的基本要求
1)经过技术论证后,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的零部件就可以提高设备的综合安全技
术水平,经济上也是合算得。
2)设备改造要持谨慎负责的态度,切勿轻易蛮干,必须按照申请,论证、批准的基本程序运程。
八. 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过程中的记录制度
建立设备技术管理档案,即在设备-生产全过程的状态,按章设备选别,设备维护保养、
维修、更新改造、报废处理等程序运行。由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签名确认保存。
9、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一、所有事故现场调查记录、绘图、照片、事故调查的证言和会议记录材料以及技术鉴定和试验的报告,都应归入事故档案。
二、发生重伤、死亡、重大伤亡或特别重大伤亡事故,都应分别建立完整档案。 三、事故统计报表和原始记录以及统计台帐都应按年编号归档。
四、结果后应将事故资料全部归档,并填写目录,以备查考。档案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 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
4、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详细材料; 5、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6、物证、人证调查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8、医疗部门对伤亡情况的报告;
9、事故时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10、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11、事故调查分析会议记录; 12、有关本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10、安全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处理制度
一、安全事故调查和分析
1、轻伤和重伤事故,由公司经理或主管安全的副经理组织安全、技术、生产等部门及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凡由上级机关插手的事故,公司按要求尽最大努力积极协助调查。
3、凡调查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向有关人员回答有关的提问,提供有关的证据和证词。不准弄虚作假,隐瞒事故真相。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