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通过感官来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认识到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
2、通过对比探究活动,明白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够更全面、更确切的了解事物的信息。
3、通过学习体会到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残疾人的痛苦,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关心残疾人,并能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认识到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了解这些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探究活动,认识到利用多种感官同时观察事物,能够获得更确切、更全面的信息。
教学准备:
小石块、一杯水、包子、小木块、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残疾人,看看他们平时是怎样生活的,初步体会残疾人生活的痛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日新月异,人类又是怎样感知周围世界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2、揭示课题:2、通过感官来发现 二、聚焦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身体有哪些感官?这些感官怎样帮助我们观察周围的事物?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耳朵——听觉,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
眼睛——视觉,可以看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等。 鼻子——嗅觉,可以闻出香、臭、酸、腥等气味。
舌头——味觉,可以尝出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甜、苦、辣、咸等等。 皮肤——触觉,可以感知外面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冷和热、坚硬和柔软、光滑和粗糙等等。
3、教师小结:同学们,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三、探索
1、教师引导:同学们,既然我们的感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那么,我们就来试一试。
2、出示课本28页的上面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些图片,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再用词汇记录下来。
3、学生分小组活动,看一看这些图片,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再用词语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看到这些图片后想到的词语。 轻重、粗糙光滑、高低、甜咸、大小、软硬。
教师引导学生尽量从多方面去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用词汇表达出来。 5、验证
(1)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看图片,了解了这些事物的特点,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用五种感官实际来观察这些物品,并用词汇记录我们的发现。
(2)学生分小组分别对四种事物用五种感官同时观察,了解这四种事物的特点,并用词语记录下来。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情况,并提醒学生要注意用五种感官同时观察,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耳朵听一听,用鼻子闻一闻,甚至于可以用嘴尝一尝。
备注:因为这四种事物都是知道的,不存在未知的危险,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尝一尝。
(4)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使用五种感官观察这四种物品之后的发现。 石头:很硬,很重,摸上去很粗糙。
水:无色,无味,摸上去凉凉的,会流动。 豆沙包:很柔软,吃在嘴里甜甜的。
木块:四四方方的,很硬,很轻,表面比较光滑。
6、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只看图片的方法观察四种物品,又通过用五种感官实际观察物品,大家有没有发现,只用眼睛看和使用五种感官同时观察所获得的信息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7、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我们只用眼睛去看一种物体,获得的信息是片面的,甚至于是错误的。而利用五种感官同时去观察物体,就会获得更全面的信息,观察物体也会更确切。所以,以后我们在观察一种事物的时候,不能单单靠一种感官,而应该利用多种感官去更全面的认识。
8、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能说出眼耳鼻舌和皮肤的作用了吗?
9、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眼耳鼻舌和皮肤的作用,同时懂得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更准确。
四、拓展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很庆幸,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能够听到、看到、闻到,同时也能感觉到外面的世界。不过,世界上有许多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人,他们就没有我们幸运了。这些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那些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教师引导: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人,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他们有的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有的听不到声音,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4、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不要歧视这些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残疾人,而应该去尊重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关心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感官》来发现这一课。通过学习,我们了解
了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同时,我们也初步体会到了残疾人的痛苦,明白了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3、观察与比较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能够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进行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看、听、闻、尝、摸等一系列的方法。
2、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巩固对多种感官的认识。
3、通过学习,明白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可以更确切、更全面的了解事物。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认识到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水果若干、仿真水果若干、玻璃杯、滴管、酱油、自来水、塑料桶、大毛绒玩具、小毛绒玩具、铅笔、橡皮、钥匙、图片等等。
预习要求:
试着运用多种感官全面地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感官来发现》,知道了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利用感觉器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2、揭示课题: 3、观察与比较 二、聚焦 教师引导:感觉器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
(一)探索实践一 1、教师出示课本第31页的上面两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两幅图,从中找出五个不同点。
2、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两幅图,从中找出五个不同点,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这两幅图中的五处不同点,教师引导并表扬那些找的又快又准的同学,颁发“火眼金睛奖”。
(二)探究实践二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眼睛真尖呢!下面我们再来考考大家耳朵的听力怎么样?
2、出示器材:一个塑料桶、一个大毛绒玩具、一个小毛绒玩具、一串钥匙、一把小尺、一个杯子、一支铅笔等等。
3、测试方法:一人把物品丢进塑料桶,测试者背对着塑料桶,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是什么物品扔进了桶里,并说明理由。
4、教师强调测试的要领:东西被扔进桶里的时候,要高一点,发出的声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