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经济学自考复习资料

信息经济学自考复习资料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2 15:38:34

教育的门槛e*应该满足1=e*的人是能力高的人(H),所有选择e

第三章 信息商品分析 一、名词解释

1. 外部效应:商品的生产和消费除了给直接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收益和成本外,还给其他人带来的收益和成本。 2. 正外部效应:除了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收益之外还增加了社会其他成员的收益。

3. 负外部效应:除生产的直接成本之外,还“强加”了外部成本给社会其他成员,却未通过价格机制体现出来,从而直接减少了其他人

的利益。

4. 边际成本: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5. 公共物品:指的是不被一个人消费的商品,又可分为i纯粹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6. 私人物品: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7. 准公共物品:包括有竞争性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何有

8. 信息商品的垄断性:由于信息商品的特点导致垄断成为信息市场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9. 自然垄断:由于信息商品具有高首稿成本和低边际成本,因而在信息商品生产领域就造成了较高的行业壁垒,先进入的商家可以凭借

前期的大量投资和后期规模生产的优势令后继的生产者望而却步,从而形成自然垄断

10. 人为垄断:通过人为约定的法律来保护知识财产,以保障知识信息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在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下,信息

商品就成了具有人为断特性的商品

11. 信息商品的效用:信息商品使用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即利用和不利用信息两种情况下产生的决策后果在经济所得上的比较 12. 信息商品的效用价值: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种情况下拥有一定资产的决策者进行优化决策所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的差值 13. 费用价值、劳动价值:生产信息商品时消耗的全部劳动投入

14. 信息商品的效益价值:信息商品的效用与费用的比较,即信息商品使用所获得的经济所得与信息商品的生产所支付的成本的差额 15. 信息量:信心商品效用的大小

16. 最优信息系统:价值与费用之差最大的信息系统

17.多重定价:信息商品生产商对于同一件信息商品通过不同角度进行分割或者组合,赋以不同价格,从而实现市场细分 18.歧视定价:企业针对不同用户的支付能力,制定不同的收费价格,从而使各类用户都能够买该商品 19.捆绑定价: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捆绑打包出售,并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20.拉姆齐价格:一系列高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定价,它能资助商品和服务的提供

二、问答题

1. 信息商品的含义和分类。(P61)

信息商品是用来交换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信息产品。按照加工的深度不同,可以分为一次信息产品、二次信息产品和三次信息产品,按照载体可分为两大类:有形的信息商品和无形的信息商品 2. 请谈谈信息商品有哪些信息特征。(P62-P63)

非物质性、消费无损耗性、非占有性、累积性与再生性 3. 信息商品的经济特征有哪些?(P63-P71)

外部性、公共物品性、垄断性、不完全性与非对称性

4. 请用图解释信息商品和服务的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P65-P68) 5. 请谈谈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P68)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表现为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对于该物品的使用,非排他性表现为一个人的使用不会阻止他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属性,

6. 什么是信息商品的外部效应?它对信息市场的供求机制有什么影响?(P63-P67)

商品的生产和消费除了给直接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收益和成本外,还给其他人带来的收益和成本,这就叫做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包括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具有负外部效应的信息商品和服务往往会导致产量过剩,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信息商品和服务往往会出现生产不足,导致市场均衡数量低于社会最优水平。

7. 为什么说信息商品与服务更像是一件“准公共物品”。( P69)

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较高的首稿成本和较低的的边际成本,是的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指望“搭便车”,从信息消费中获得收益而回

5

避为此付费。因此,信息商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但与纯粹的公共物品相比,信息商品的使用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进行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共物品消费的排他性变得可行,排他的成本也逐渐降低。现在的一些信息仍是以免费的方式在提供,二越来越多的信息商品和服务已经开始采用收费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商品和服务作为物品,可以是排他性的,也可以是非排他性的。所以,信息并不是一件纯粹的公共物品,而更像是意见“准公共物品”。 8. 请说明信息商品的垄断性。(P70)

由于信息商品具有高首稿成本和低边际成本,因而在信息商品生产领域就造成了较高的行业壁垒,先进入的商家可以凭借前期的大量投资和后期规模生产的优势令后继的生产者望而却步,从而形成自然垄断。信息商品的垄断性还表现在人为垄方面,通过人为约定的法律来保护知识财产,以保障知识信息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在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下,信息商品就成了具有人为断特性的商品。 9. 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哪些显著特征?(P72-P74)

共享性或非对称性、潜在性、层次性、时效性

10.简述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有关信息量的测试理论。(P80-81)

阿罗对信息效用的测度、马尔萨克的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 11.简述信息商品的基础价格理论(P82-P84)

古典经济学理论:效用价格论、供求价格论、生产费用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边际成本理论、垄断价格理论、均衡价格理论 12.信息商品的成本结构有什么特征?它是怎么导致自然垄断的?(P85-87)

信息商品的成本结构与物质商品相比具有特殊性,即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由于信息商品的边际成本非常小,有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商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且接近于边际成本。零边际成本的特性使得信息商品可以无限扩大产量以逐渐降低平均成本,而这个产量完全可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要,因而信息商品市场存在自然垄断。 13.信息商品的差别性指的是什么?它对价格有何影响?(P86)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信息商品的效用是从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中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同样的信息商品的支付意愿有所差别;获益大的、满足程度高的人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而获益小的、满足程度低的人只愿意支付较低的价格。信息商品的这种差别性为价格歧视提供了可能。厂商可以根据用户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在顾客可能接受的最高价格与自己可以接受的最低价格之间,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价格,用多个价格来甄别消费者实现消费者的细分。另外。信息商品的差别性还导致信息商品价格离散现象更加明显。 14.信息商品的非竞争性消费指的是什么?它对价格有何影响?(P87)

信息的可共享性是信息商品非竞争性消费的基础,信息商品的这种特性,使得它可以同时为多人消费,而价值不一定有损耗。信息商品拥有者可能将信息商品进行转售,以此获得价值补偿,而同时商品拥有者本身并不丧失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果消费者预计到信息商品可能被转售,而在转售过程中,其价格肯定会逐渐降低,则消费者可能降低对于信息商品的价格预期,使得信息商品在原来的价位上无法出售。

15.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有哪些?请分别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说明。(P88-P91)

多重定价:信息商品生产商对于同一件信息商品通过不同角度进行分割或者组合,赋以不同价格,从而实现市场细分 歧视定价:企业针对不同用户的支付能力,制定不同的收费价格,从而使各类用户都能够买该商品 捆绑定价: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捆绑打包出售,并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拉姆齐价格:一系列高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定价,它能资助商品和服务的提供 16.请说明多重定价和歧视定价的区别.(P90)

多重定价是从产品角度出发的定价策略,厂商将一件商品进行版本划分,对不同版本制定不同价格:歧视定价则与此不同,厂商销售的是同样的商品,其向不同用户不同价格的支持点在于:不同顾客对用一件商品的消费体验不同,从中获得的收益也不同,因而愿意支付的费用也不同。这是一种以顾客为核心的定价策略。

第四章 信息供求分析 名词解释

1. 信息需求、信息需求量、信息总需求

信息需求是指信息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信息商品的需求

信息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信息商品的数量 信息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信息商品需求之和 2. 边际收益、总收益、消费者剩余

边际收益是消费者再多购买一单位的商品时从中所获得的收益

6

总收益是指每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收益之和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一种商品支付的货币量减去他们实际支付的货币量

3. 信息供给:信息企业、信息营销部门或信息经纪商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价格向信息市场提供信息商品

4. 信息商品的外部效应:是指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不仅给直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了成本和收益,还给他人带来了成本和收益 5.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总剩余

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卖出一种商品得到的货币量减去他们生产该商品所付成本的货币量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一种商品支付的货币量减去他们实际支付的货币量

总剩余是用买者支付意愿买者衡量的买者对物品的总评价减去卖者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 6. 帕累托最优:即社会效率水平,指生产资源的配置达到的最大效率或最适度的经济状态 问答题

1. 影响信息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P99-P100)

价格影响、收入影响、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消费者数量、兴趣及偏好 2. 请问是不是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需求量也会增加?请说明为什么?(P99)

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需求量也会增加。但是对于某些劣质商品,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反而会导致对于该物品需求量的减少

3. 信息的需求价格弹性指的是什么?请对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五个范围加以说明,并用曲线图表示出来。(P100-P103)

信息的需求价格弹性表示信息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通常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作为反应程度的指标,系数的值等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值。 4. 请谈谈消费者理论所包含的内容。(P104)

消费者理论主要是研究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决定购买的众多消费品的种类和不同消费品的不同数量是由哪些因素和根据什么原则来决定的,以及消费者趋于均衡状态的条件。理论提供了用于定义和计算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对商品或服务需求影响的一系列工具,还提供了计算商品或服务相对于消费者的价值的经济工具。 5. 影响信息供给的因素有哪些?(P108)

价格因素、投入成本因素、技术要素

6. 信息的供给价格弹性指的是什么?请对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五个范围加以说明,并用曲线图表示出来。(P109-P111)

信息的供给价格弹性表示的是信息商品的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通常以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作为反应程度的指标,系数的值等于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值。

7. 请谈谈成本理论的内涵,它的成本结构与一般物质商品有何不同?(P112)

信息商品的成本结构与一般物质商品不同,它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特性,所以信息商品和服务能以较低的边际成本进行生产。在再生产中,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不变成本比可变成本重要的多,它在商品总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8. 影响信息供求均衡的因素有哪些?并对它们进行简单的介绍。(P114-P118)

消费者收入、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信息商品的外部效应、信息商品的体验性 9.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请进行简单的分析。(P119)

帕累托最优,也即社会效率水平,指生产资源的配置达到的最大效率或最适度的经济状态。帕累托最优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社会无法进一步组织生产或消费,以增进某人的满足程度,而同时却不减少其他人的福利。帕累托最优或者产出的经济效率水平将是总剩余最大化时的生产和消费水平,这时消费者的收益和生产者的成本之差最大 10.信息供求均衡的假设前提是什么?(P120)

信息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果只与买者和卖者有关 11.请谈谈Internet对供求均衡的影响。(P121=P126)

Internet对市场需求曲线的影响 Internet对市场供给曲线的影响 Internet的发展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Internet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第五章 信息市场分析

7

名词解释

1. 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信息商品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由信息商品经济决定的,是信息市场体制的传导机制 2. 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

3. 林达尔均衡:林达尔认为公共产品价格并非取决于某些政治选择机制和强制性税收,恰恰相反,每个人都面临着根据自己意愿确定的

价格,并均可按照这种价格购买公共产品总量。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价格使每个人需要的公用产品量相同,并与应该提供的公用产品量保持一致。因为每个人购买并消费了公用产品的总产量,按照这些价格的供给恰好就是各个个人支付价格的总和。

4. 信息市场管理:是指国家政权机构依靠经济组织、行政组织和法律组织以及消费者群众,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

在市场上从事信息交换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商品、价格、合同、税收、利润、场地等各个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调节和监督 简答题

1. 请简述信息市场的结构。(P129-P131)

信息商品的主体结构(商品的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和管理方) 信息商品的客体结构(不同的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

信息市场的时间结构(信息商品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贷款市场) 2. 简述信息商品与信息服务的关系。(P130)

信息商品是有形的,信息服务是以活劳动存在的使用价值,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密不可分。离开信息商品,信息服务难以维持和展开;没有信息服务,信息资源无法开发利用,信息商品不能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 3. 简述信息市场的特征。(P132—P133)

信息市场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信息市场形态的隐蔽性 信息市场交易的广域性 信息市场具有双重性 信息市场垄断因素的主导型 信息市场供求关系具有扩张性

信息市场的发展要求有合理的价格制度和较强的法制系统 4. 信息市场有哪几种运行机制?(P134-P145)

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机制、利润机制、控制机制 5. 为什么说信息市场中一般不存在长期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情况?(P135)

由于信息具有非消耗型和共享性,某种信息商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多次转让,从而满足多次的、反复的消费需求,所以在信息市场上一般不存在长期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情况,有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只可能应为无货供应。 6. 请从信息生产者、经营者及用户三方面论述信息市场的风险机制。并用曲线分析图进行简单答的描述。(P140-P142)

从信息生产者来说,投资额越高,成本越高,风险越大;市场需求量越大,风险越小;产品开周期越长,风险越大;生产者的集团规模越大,开发能力越强,风险越小。

从经营者来说,产品质量越高,风险越小;需求方支付能力越高,风险越小。

从用户来说,商品质量越高,风险越小;商品效用越大,风险越小;需求方本身吸收利用能力越强,风险越小;商品的垄断性越高,风险越小。

7. 请用图表标识信息市场中各机制之间的关系,并简单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P145) 8. 造成市场机制失灵的原因有哪些?(P148-P160)

外部性、公共物品性、垄断性、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

9. 外部效应引起的市场失灵有何表现,有哪些措施可以对外部效应进行纠正。(P149)

当负外部效应存在时,主要表现为生产过量;当正外部效应存在时,主要表现为生产不足。在纠正外部效应的问题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如外部效应内部化、明确界定产权,社会道德制裁等方式;另一种是政府干预的方法,如税收、补贴、罚款、制定法令等

10.什么是公共物品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如何解决由公共物品性引起的市场失灵?请举例说明。(P151-P154)

公共物品在消费时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产生的外部成本和收益遍及社会所有成员,正是由于公共物品产生外部效应,所以公共物品的属性会扰乱市场机制的功能,导致市场失灵。

对于排他性的信息商品,用户只要花费某一合理的成本,就可以排除其他人对该信息的消费或受益,这一特性使信息商品部分或全部地由用户付费加以支撑。如观看定影,观看收费类电视节目等;对于排他性的信息商品,人们很难排除其他人受益,或者排他需要花费很

8

搜索更多关于: 信息经济学自考复习资料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教育的门槛e*应该满足1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