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中心作业系统 二 搬运作业
二、搬运作业
搬运即是将不同形态之散装、包装或整体之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在平面或垂直方向加以提起、放下或移动,可能是要运送,也可能是要重新摆置物料,而使货品能适时、适量移至适当的位置或场所存放。搬运活动的主要目的整理如表2-1。
表2-1 搬运活动主要目的
目 的 内 容 1.提高生产力 顺畅的搬运系统,能够消除瓶颈以维持及确保生产水准,使人力有效利用,设备减少闲置。 2.降低搬运成本 减少每位劳工及每单位货品之搬运成本,并减少延迟、损坏及浪费。 3.提高库存周转率,以降低 存货成本 有效率的搬运,可加速货品移动及缩减搬运距离,进而减少总作业时间,使得存货存置成本及其他相关成本皆得以降低。 4.改善工作环境,增加人员 、货品搬运安全 良好的搬运系统,能使工作环境大为改善,不但能保 物品搬运的安全,减少保险费率,且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情绪。 5.提高产品品质 良好的搬运可以减少产品的毁损,使产品品质水准提升,减少客户抱怨。 6.促进配销成效 良好的搬运,可增进系统作业效率,不但能缩短产品总配销时间,提高客户服务水准,亦能提高土地劳动生产力,对公司营运成效助益很大。 就配销系统而言,搬运作业包括自运输系统装上和卸下货物,从卸货点搬运至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内的搬运和从物流中心内取出货物等之作业均属之。物流中心的搬运活动发生时机如图2-1所示。
图2-1 物流中心搬运活动发生的时机
上述物流中心之搬运活动,不一定包括所有的搬运作业,但已可使我们 解到货品搬运除了增加成本外,无法增加产品的¤值,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货品搬运次数,以降低成本。以下将针对搬运作业各项主要课题(如图2-2)作进一步的说明。 1. 搬运的改善
考虑货品搬运成本时,有两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
(1) 距离的原则-距离越短,移动越经济。
(2) 数量的原则-移动的数量越多,每单位移动成本越低。
因此,搬运工作的改善,可针对下列五项因素检讨考虑: (1) 搬运的对象。 (2) 搬运的距离。 (3) 搬运的空间。 (4) 搬运的时间。 (5) 搬运的手段。
以下就上面五项因素分别说明及讨论其相对於搬运之重要性,并将其改善原则与方法整理於表2-2。
(1) 搬运的对象:
搬运的对象是指搬运物的数量、重量、型态,就是要保证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各点都要能不断收到正确且适量、完好的货品,同时要使搬运设备能对应好搬运的货品量,以免徒增设备产能耗费。 (2) 搬运的距离:
此距离指搬运的位移及长度,搬运的位移包括水平、垂直、倾斜方向的移动,而长度则指位移的大小。因而良好搬运即是要设法运用最低成本、最有效方法来克服搬运位移、长度,以尽速将所 物件送到指定的场所。
(3) 搬运的空间:
物料、搬运设备皆有其所占空间,所以在系统规划时必 预留足够适当的搬运空间,才能达到搬运目的。然而,空间的 求受搬运系统之效率影响很大( 一个无效率的搬运系统为防拥塞其所 空间必大),因而搬运要有效才能使厂房空间愈充份利用。 (4) 搬运的时间:
时间的意义包括两种:搬运过程所 的总耗费时间及完成任务的预期时间。要使这两项时程控制在规划之内,就必 配合适当的机具及运作方式,才能使物件在恰好的时间到达确实的地点,以避免「过快」(会影响後续作业效率)或「不及」( 往往增加仓储成本)的情形发生。 (5) 搬运的手段:
前已提及,针对搬运的对象,要使搬运达到有效的移动,利用有效的空间,掌握有效的时间,都必须要采用适当的搬运手段。而对於手段的运用,应遵循经济、效率两大原则,并在其中谋求一平衡点,才能满足对内、对外高度的 求。
表2-2 改善搬运的原则与方法
物 因 素 目 标 想 法 改善原则 改善方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