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政治认识类解题技巧与训练

高考政治认识类解题技巧与训练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4:03:59

高考政治认识类解题技巧与训练

高中政治中就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学生对此类题的认识,此类题一般提供材料内容很普遍,贴近现实生活,但是问题本身无任何提示语言,因此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较多。

一、主要设问方式:

设问有“如何认识xxx”、“如何看待xxx”、“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对xxx进行分析说明”(没有明确分析说明什么)、“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

策略一: 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 策略二: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 “是什么”

-----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 “为什么”

-----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 “怎么办”

-----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例1、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中国始终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惠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在同各国广泛开展互利合作中促进自己的发展,又为自己的发展促进各国的发展,不断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试用有关政治生活道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①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是什么 )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 )

③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作为国与国关系的准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同各国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实现共赢和共同发展。 ( 怎么办 )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12 分)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本知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社会的热点。从题型看,本题属于“认识类”的试题,一般要求正反两面辩证地分析,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综合考虑。从试题材料涉及的内容看,材料一阐述了2004——2011年间我国汽车消费的整体趋势、意义及有关原因分析,涉及到的知识点为影响消赞的因素,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材料二描述了汽车消费带来的诸多问题,可以运用理智消费的角度分析。

【答案】①汽车消费增长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什么)

②我国汽车消费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的影响。

③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不应盲目排斥。 (为什么) ④汽车消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求我们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怎么办) 训练:

1、在某市开展的“我为创建文明城市献一计”活动中,广大市民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微博等方式纷纷建言献策。不到半年时间,市政府就收到四千多条建议,经过认真研究,许多合理的建议被政府采纳,从而推动了该市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公民参与上述活动的认识。 【答案】

(1)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政府决策,是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是什么)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原因)

(3) 公民积极参与上述活动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意义)(为什么) (4)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不断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怎么办)

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前在收入分配领域内出现了一种偏向,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同行业收入差距,不同地区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有些问题已经到了危险警戒线。

试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①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地区、行业存在不可忽略的收入差距问题。(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

②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参与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

③这种差距的出现将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出现这种经济现象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

④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缩小差距的根本措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就业和在就业工作;通过税收政策、分配政策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

3、“网络暴民”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词,但网络暴民心态,已经成为一种令人恐惧的力量。当你的文章或发生的事件不对他们的味口,网络暴民往往采用污言秽语的信口谩骂或随声吠影的口诛笔伐,使用破坏性和毁灭性的暴力手段对别人实施攻击,对被攻击者造成精神上的杀伤。当然,丑恶在网上也会得到一致的讨伐,但这种讨伐并不一定具有理性的判断。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网络暴民”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

答案:①“网络暴民”的出现反映了网络(大众传媒)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是什么)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文化促 进经济、政治发展;落后、腐朽文化阻碍经济、政治发展。“网络暴民”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不利于我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为什么)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网络暴民”污染网络文化环境、不利于网民的健康发展,会对网民的实践活动、认识 活动、思维方式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什么) ④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和正确引导;网民要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自觉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与思 想道德修养。(怎么办)

三、哲学认识类题型解题技巧

哲学类题答题一般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三步法,哲学中的“谈认识”题大致相同,即:

①材料体现“是什么”哲学道理? ②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 ③“怎么样”进行材料分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结合材料,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12分)

1.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针对城镇化现状,国家把“以人为本”作为城镇化的核心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3分)

2.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抓住“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可以推动其他五个问题的解决。(3分)

3.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同时,不忽视城镇化其他五个方面体现了这一要求。(3分)

4. 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又不忽视城镇化其他方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的统一。(3分) 练习:

4、《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此有专家指出,“文化自觉”指的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既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也是对“文化自觉”历程的一种概括。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专家观点的认识。 【答案】(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前提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由此而形成多元共生的局面。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同民族文化求同存异,相互借鉴,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搜索更多关于: 高考政治认识类解题技巧与训练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考政治认识类解题技巧与训练 高中政治中就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学生对此类题的认识,此类题一般提供材料内容很普遍,贴近现实生活,但是问题本身无任何提示语言,因此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较多。 一、主要设问方式: 设问有“如何认识xxx”、“如何看待xxx”、“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对xxx进行分析说明”(没有明确分析说明什么)、“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 策略一: 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 策略二: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 “是什么” -----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 “为什么”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