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苏教版
(九)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软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陂陁(tuó) :高低起伏,不平坦。③乱流:横渡江水。④陵阜:高山⑤睥睨(bì nì):侧目斜视,有所打算。 【阅读指津】
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不消沉。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在三国东吴遗迹的废九曲亭旧址上,重建此亭,落成之后,请苏辙写亭记。这篇亭记便是记述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阐发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的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其中也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意绪。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车马之迹不至( ) (2)好客而喜游( ) .. (3)然将适西山( ) (4)游者至此必息(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此居齐安三年 兹欲以成吾亭邪 .. B.行于松柏之间 往往留宿于山上 .. C.而以适意为悦 而西山之胜始具 .. D.而江之南武昌诸山 子瞻与客人山视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2)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意适”心境的一组是( )
9
⑤
④
③
①
②
A.①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 ②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B.①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
②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C.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 ②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D.①羊肠九曲,而获少平 ②风云变化,林麓向背
(十)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时方连诸道兵,环挐不解,内外大恐,人累息。于是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度奏:“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入对曰:“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帝为之流涕。及行,御通化门临遣,赐通天御带,发神策骑三百为卫。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
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3456○○○○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摠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78○○
进。抚定其人,下令唯盗贼、斩死抵法,余一蠲除,行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
②
(选自《新唐书 》)
【注】①权嬖:bì,权贵。②挐:rú,纷乱 。③李愬:sù,唐代名将。④悬瓠:hù,...地名。⑤马摠:zǒng,曾任刺史。⑥节:符节,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的一种凭证。⑦抚:.安抚,抚慰。⑧蠲除:juān,免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于是讨蔡数不利( ) ②及行( ) ..③且为大患 ( ) ④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 )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度奏罢之 .
A.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B.故为之说(《捕蛇者说》) ..C.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D.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3.翻译下列句子。
(1) 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
(2) 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裴度是一个怎样的人?
10
参考答案 (一)子仪大度
1. (1)宅第,大宅子(2)辞行,辞别(3)曾经(4)有的人 2. AC ( A和C都是介词,用;B是动词,认为;D是介词,把)
3. (1)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人,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借
口来!
(2)如果不是像您这样贤明的人,怎能不产生疑虑。
4.过人之处:府门大开,坦荡自然,不存隐私,即使有人想陷害,也无从谈起;带少数人赴宴,以自己的盛德,感化鱼朝恩。启示:为人坦荡,以德服人。(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的住宅建在京都亲仁里,他的府门经常大开,任凭人们出入并不查问。他属下的将官们出外任藩镇之职来府中辞行,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若正在梳妆,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后来有一天,家中子弟们都来劝谏郭子仪不要这样做,他不听,子弟们继续劝说,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他们说:“大人功勋显赫。可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论贵贱人等都能随便出入卧室之中。我们觉得即使是历史上有名的伊尹、霍光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也不会这样做。”郭子仪笑着对他们说:“我这样做是你们所考虑不到的。而且我们家由公家供给五百匹马的粮草,一千人的伙食费用,位至极品,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隐以避妒忌也不可能。假如我们家筑起高墙、关紧门户,内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结怨报复,就会编造我们种种越出臣子本分的罪状,如果有贪功害贤之人从中陷害成功,我们家将九族人都化为齑粉,后悔莫及。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借口来!”这番话说得子弟们一个个拜服不已。
鱼朝恩又曾经备下酒宴请郭子仪,有人说这是鱼朝恩想害郭子仪,部下们听说后,都愿意穿着铠甲随从而往。郭子仪不同意,只带着几个家幢前往赴宴。鱼朝恩问道:“为什么随从的车马这样少呀?”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给他。鱼朝恩惶恐害怕地说:“如果不是像您这样贤明的人,怎能不产生疑虑。”
(二)甲乙相善
1. (1)请,邀请(2)听从(3)禁得住(4)告诉
2. C( A项都是“等,等到”;B项都是“这,这样”;C项分别是代指“乙”和“其中的”;D项都是“充满”)
3. (1)乙这个人阴险恶毒成这样,你为什么会那样地信任他呢? (2)你不但不怕他,还喜欢他,他不欺骗你还欺骗谁呢?
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但遇事不讲原则,遇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译文】甲和乙两人是好朋友,甲请乙帮助自己料理家庭各方面的事务。后来甲当了抚军,甲又请乙辅助公务。对乙的话,甲是言听计从。时间一长.甲发现自己的财产都被乙侵占了。甲发现后,虽然看出乙的奸作,但是考虑到两人多年的关系和情分。只是稍微责备了几句。
11
由于乙抓住了甲的短处和阴私,不但不认错,反而反咬一口,指责甲的不是。甲非常气愤.便向城隍神告状。
当夜,甲梦见城隍衬他说:“乙这个人阴险恶毒成这样,你为什么会那样地信任他呢?” 甲说:“因为他事事顺着我的心意。”
城隍感慨道:“一个能事事顺着你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哪!你不但不怕他,还喜欢他,他不欺骗你还欺骗谁呢?这个人已经恶贯满盈,一定会得到报应的;而你则是自作自受,请你不要再告状了。”
(三)蹇叔哭师
1. (1)如果,假如(2)咨询,询问(3)拒绝,不接受(4)抵挡,抵御
2. D( A项分别是连词“来”和连词“以致”; B项分别是代词“他”和助词“的”;C项分别是代词“在那里”和语气助词,不译;D项都是介词“在”)
3. (1)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背离的心思。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 (2)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4. 蹇叔哭师是因为预见师必败,子不归;秦伯哭师是因为自责己拒谏,将受辱。
【译文】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背离的心思。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着对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如果你活到中等寿命,现在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骂人的话,意思说蹇叔是个老不死的。) 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接着向东进发了。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四)卫鞅变法
1.(1)任用(2)相信,信任(3)满一年( 4)执行,实行
2. B(A项古义指:第二天;今义指:今天的下一天;B项都指国家;C项古义指:在这时;今义指:顺承连词;D项古义指:不推行;今义指:不可以)
3. (1)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 (2)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
4.取信于民,讲求诚信(赏搬木头的人五十金);违法必究。执法严明(太子犯法,处理他的老师等)。(意思对即可)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