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xin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 )耕。仲永/生五年,未尝( )/识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 )焉,借/旁近/与( )之( ),即/( )书( )诗四句,并/( )自( )为( )其名( )。其诗/以( )养父母、收族为( )意( ),传/一( )乡秀才/观之( )。自( )是( )/指物作诗/立就( ),其( )文理( )/皆有可观者。邑人/( )奇( )之,稍稍/( )宾客( )其父,或/( )以( )钱币乞( )之( )。父利/( )其然也,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 )学。
余闻( )之( )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 )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令( )作诗,不能/称/( )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 )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 )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 )通悟/( ),受( )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 )于/材人远矣;卒( )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 一、 给括号前的字解释意思,划横线的字要注音。 二、 填空题:
1、本文作者是 (朝代)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是著名的 家、 家。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2、本文是一篇 ,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前两个自然段先记叙了方仲永的天赋之高,最后才能衰退,作者发表 ,揭示道理,这种写作手法是 。 三、用横线划出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 今义: 2、或以钱币乞之 古义: 今义: 3、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 今义: 4、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 今义: 5、泯然众人矣 古义: 今义: 四、用横线划出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意思:
1、父异焉 2、稍稍宾客其父 3、稍稍宾客其父 4、父利其然也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
五、选择题:
1、下列字解解释相同的一项:( )
A、自: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闻: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C、自:还自扬州 有朋自远方来 D、宾客:稍稍宾客其父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下列字解释相同的一项:( )
A、然:父利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B、与:借旁近与之 与儿女讲论文义 C、书:即书诗四句 家书抵万金 D、稍稍: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正坐 3、下列字解解释相同的一项:( )
A、名:卷卷有爷名 并自为其名 B、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士别三日 C、就:蒙乃始就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或以钱币乞之 4、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之”解释相同的两项:( )
A、忽啼求之 B、 借旁近与之 C、传一乡秀才观之 D、邑人奇之 E、或以钱币乞之 F、余闻之也久 G、于舅家见之 H、不能称前时之闻 I、仲永之通悟 J、其受之天也 5、与“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中“其”字解释相同的一项:( )
A、稍稍宾客其父 B、父利其然也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其受之天也 6、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解释相同的一项:( )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于舅家见之 C、贤于材人远矣 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7、下列句式是判断句的( )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B、还自扬州 C、不使学 D、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六、重点句子翻译。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七、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 2、方仲永五岁作诗能 ,而且 \;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 二十岁就 。
3、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 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 \,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 \。此作者认为在\受之天\和\受之人\的两个因素中, 于一个人的成才更为重要。 八、问答题: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评价一下方仲永父亲的做法。
2
4、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
6、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7、结合本文的主旨,请你引用一句名言对方仲永说。
8、你结合本文,分析方仲永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
《孙权劝学》
初,权/谓(/ )吕蒙曰:“卿( )/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 )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 )卿/治经/( )为( )博士邪( )!但( )当/涉猎( ),见/( )往事( )耳。 卿言/多务,/孰( )若(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大有所益( )。”蒙/乃( )始就( )学。及/( )鲁肃过( )寻阳,与( )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 )别。
一、给括号前的字解释意思,划横线的字要注音。
二、《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时期的 、 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 。记载了从 到 的1362年的史事。“治经”中的“经”指 三、用横线划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今义:
2、孰若孤古义: 今义: 3、但当涉猎 古义: 今义:
四、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
A、当:但当涉猎 木兰当户织 B、益: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C、往事: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月明中 D、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
A、见: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忽啼求之 C、若:孰若孤 关山度若飞 D、欲: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与“蒙辞以军中多务”中“辞”意思相近的一项( )
A、义正辞严 B、溢美之辞 C、不辞劳苦 D、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4、与“及鲁肃过寻阳”中“及”意思相近的两项( )
3
A、迫不及待 B、鞭长莫及 C、措手不及 D、望尘莫及 5、下列句式不是倒装句的一项( )
A、还自扬州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投以骨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六、问答题:
1、说说下面划横线的字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用原文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学习方法是: 学习的目的是 3、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人物?请结合文中语句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分析各自的性格特点。
4、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5、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6、写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解释意思。
7、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
8、将本文与《伤仲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9、你学了本文有何感受?请分别从孙权、吕蒙、鲁肃的角度来谈。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