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重点)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重点)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种类的关系 3.离子(重点、难点) 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相对于体育场中的小蚂蚁),它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提出问题
核外的电子绕核不停地作高速运动,电子是按什么轨迹排布运动的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 归纳总结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所占体积很小,原子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2)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3)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2n2,(n表示电子层数)即第一层最多排2个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②作为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电子。 2.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洁、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
意义:
(3)原子种类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②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氢原子为1),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③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不活泼。
知识拓展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各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可识别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探究点二离子
提出问题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离子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形成
原子不显电性,在化学变化中,一些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原子失去或得到核外电子从而带上电荷,原子便转变成离子。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
(1)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如Xn+(阳离子符号)或Xn-(阴离子符号),当n=1时,n不
写,如H+、OH-等。
(2)离子符号的意义(以Mg2+为例)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2Mg2+ 表示两个镁离子
4.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如Na+、Ca2+等 离子 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如Cl-、SO42-等
知识拓展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离子 粒子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核电荷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结构 数=质=质子数子数=>电子数 电子数 区粒子别 电性 不显电性 用元符号 素符号表示 如O 联系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的形成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二、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
显正电性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如Na+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如O2— 显负电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