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张家畔镇卫生院发展纪实
琚永恩自己回忆,他接手城关镇卫生院时,尽管有18个医生护士,但是发不出工资,没人干活,计划免疫成了空白,妇幼保健成了空白,省卫生厅和榆林市卫生局非常重视。当年县卫生局调任他当院长,要求他自主经营,要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搞好,人员安排好,属于卫生院业务范围内的工作都要搞起来。刚开始极其困难,琚永恩首先做通员工思想,要求大家转变行医观念,变坐堂的模式为主动服务的模式,要主动深入农村,走到农民患者家里开展诊疗,而不能等、靠、要。积极向患者宣传自己、介绍自己,用实际行动、诊疗效果、服务态度打动患者,赢得信任。这一招果然奏效,医生护士在琚永恩的带动下都动了起来,卫生院逐步有了生机。
2004年8月1日,靖边县撤乡并镇,县上把新农村乡撤了,并入张家畔镇,新农村乡卫生院也并入张家畔镇的城关镇卫生院,同时改名为张家畔镇卫生院。后者的12个职工、15个村医也都并入张家畔镇卫生院,而卫生院的业务范围也新增了15个村。琚永恩说,由于新并入了15个村,服务对象增加了好几万人,加上城镇化以及外来人口,卫生院的服务对象逐步达到了近20万人,新形势对卫生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同时,随着靖边县经济形势的好转,国家新医疗卫生政策、特别是新农合以及现在的医改的实施,为基层卫生院发展又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机遇和挑战并存,张家畔卫生院如何再上层楼,考验着院领导班子的综合能力。
合作医疗造福千家 医疗技术稳步提升
琚永恩认为,张家畔卫生院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核心因
素还是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首先是新农合,广大农民有了医保,即使贫困户和低保户,也都在财政、民政等部门的帮助下加入了新农合,老百姓看病有了保障,医疗需求迅猛增加。随着患者的增加,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也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医部分,能以最便捷的手段和低廉的价格为老百姓解除疾病,卫生院的牌子越来越响亮。
该院新农合办公室的朱文鹏介绍,靖边县2006年启动新农合,张家畔镇所有户籍人口都加入了新农合,县上规定在卫生院住院看病报销90%,门诊报销60%,现在每月住院病人都在100多人以上,今年1月-9月住院1235人,最高报销1500多元,平均报销600多元,住院费起付线80元钱,农民自己支付10%左右,这样下来,参合农民住院看病一般自己只花一二百元钱。张家畔镇卫生院每月合作医疗的报销额都在7万元左右,高的时候达到9万多。
合作医疗不仅造福千家万户,也带动了卫生院的大发展,促使卫生院提高管理、提高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农民的邻居亲戚都会相互比较,谁看病报了多少、哪个卫生院看的好、服务态度好、报销方便实惠,就去哪里看病。朱文鹏说,琚永恩当院长很有经验,会抓管理。自从张家畔镇卫生院开展合作医疗业务以后,医护人员做到优质服务心灵美,礼貌接待语言美,方便群众行为美,病区整洁环境美,有了这四个美,这几年病人猛增。
新农合还带动了卫生院技术水平的大提升。以前病人没有这么多,一年只有几百人,现在每月最少都接待200多病人。病人多了,医生就能总结好经验了,医疗水平提升非常明显。经验丰富了,治疗
各种常见病都能得心应手,老百姓就喜欢到这里来了。同时,服务态度也非常重要,很多老年人本来就比较麻烦,表达不清楚的、腿脚不便利的、全身都是病的,医生护士要做到耐心问诊、细心关照、有问必答,这也是很多农民选择张家畔镇卫生院的原因。
新农合还带动了卫生院诊疗环境的大变化。卫生院真正有了大改观是2008年,老百姓对该院的服务有了认可,加上县城人口骤然增加到20多万人,来的患者越来越多,人脉广了,群众基础越来越扎实。该院以优质服务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而该院也从来不辜负这种信赖和托付,医院经济条件稍微有了改善,就花钱改善就诊条件和环境。2005年,卫生院在全县率先搞了标准化接种门诊,大大改善了预防接种的环境,后来省上要求进行规范化接种门诊改造,该院也积极响应,投入20多万元升级改造,使得接种门诊干净整洁,更加现代化,接诊流程也实现了人性化。
该院副院长、主治医生邓元昭介绍,他是2005年来到这家卫生院的,之所以选择这家医院,主要是这里距离县城近,患者多,检查设备也好一些,能提高业务水平。合作医疗后,农民小病不扛了,常见病、慢性病、小儿急救、中医疑难杂症等都上医院,病人越来越多。到2007年时病人明显增多,最早每天看10多个病人,现在翻了四五倍,每天能看四五十个人,去年冬天甚至达到60多人。病人多了,自己的压力也大了,不断查阅资料、进修学习,还经常买杂志、看报纸、上网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诊治水平,跟上医学进展,提高很快。很多病人专门找他看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该卫生院的资料显示,2011年1月-12月,全院补偿住院参合农民496人次,住院总费用802915元,补偿总金额276180元,日均住院费用143.2元,人均补助529.5元。同时,外转病人报销的金额也逐步增加,每个月外转病人的报销费用40多万元,最多达72万元。
转型迎接新医改 业务开辟新天地
2009年国家实施新医改之后,卫生院的发展走到了新的路口。新的时期,国家强调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导致卫生院以及村卫生室的任务非常艰巨,而这也是卫生院发展的新机遇。以前,卫生院主要是靠基本医疗挣老百姓的钱维持运转,现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价等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就医看病的负担,但卫生院靠挣药品差价的日子结束了,只有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才是出路。这就要求卫生院必须转型,从看病转向搞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两条腿走路,而这个转型给卫生院开辟了全新的天地。
张莉医生2003年到张家畔镇卫生院工作,她的职责主要是预防接种。她告诉笔者,这些年来她上门接种,背个箱子挨家挨户打疫苗,走遍了镇上的每一个村庄,还有传染病、结核病、地方病等,都需要他们筛查、诊治、管理。传染病主要是淋病、性病、腹泻、腮腺炎、麻疹等,特别是幼儿园以及小学生的接种、体检等,每月针次在7000多,工作量非常大。
杨海宽医生是西安高教系统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社区医学的中专生,2006年应聘到张家畔镇卫生院工作,负责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他告诉笔者,开始的时候工作很难搞,他深有体会。那时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