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23:40:37

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过多的解析。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板块三 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 2.学习诗句。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课件出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

(1)品荷之多。

①“接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

②指导朗读: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③指名读、小组读。 (2)品花之艳。

①早晨的太阳是怎样的?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②指导朗读:读出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的荷花的红艳。 (3)品人之情。

①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

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②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予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这样的朗读方式,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更让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让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知上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板块四 入情入境,读中悟情

1.配乐诵读: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试着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呢?

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了古时候,我,就是杨万里……(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我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

3.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中。 (3)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编写故事,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绝句》

?课时目标

1.认识“绝、鹂、鸣、含、岭、泊”这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激情导入,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黄鹂、白鹭、雪山、小船、柳树) 2.介绍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生活。

3.一天,诗人坐在家中向外望去,被外面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提笔写下了这首古诗。(板书课题,相机指导“绝”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在组织课堂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内容紧扣上课内容,力求在极短的时间内,用风趣的导语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课堂之中。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字写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结合插图,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黄鹂 鸣唱 一行 西岭 停泊

(2)结合图片,学生认读识记词语,读准多音字“行”,相机理解“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 3.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把每句诗读流利。

4.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5.指导写字。

分类比较,指导书写“吴、含、岭”。

(1)课件出示“吴、含”,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 (2)教师范写,相机指导。

(3)出示“岭”,将“岭”和“含”做比较,“含”字上边是“今”,“岭”字右边是“令”,分辨清楚有点和无点。另要强调“山”作偏旁时竖折要斜。

(4)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讲评。

【设计意图】把生字和图形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识字,又为学生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板块三 图文结合,想象画面

1.出示诗句,指名找出前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 课件出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学生自读,试着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师生交流,相机板书:黄鹂、白鹭、翠柳、青天。 2.理解诗意。

(1)通过“鸣”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快乐鸣唱,歌声动听的情景。 (2)提问:天空中的白鹭是怎么飞翔的?

通过“上”字引导学生感受白鹭飞得高远,姿态优美的情景。 (3)学生带着体会读诗句。 3.感受诗中的色彩美。

(1)教师引导: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几种色彩。(教师相机板书,将表示色彩的词加上横线) (2)教师引导:这么多色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朗读。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画面。

引语:诗句中藏着优美的图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5.学生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画面。先同桌之间互相说,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

引语:诗中藏着的这幅色彩艳丽、充满活力的春天美景图,是多么美丽、自然的一幅画啊!诗人很喜欢这道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对于这首诗,教师不能只作一般性的语句疏通,而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去想象,把学生带入到诗的优美意境中。

板块四 借助图片,突破难点

1.学生自读后两句诗,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哪些读不懂?和同学交流。 课件出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难点。

(1)西岭雪山怎么看上去好像装在窗户里呢?出示图片,看看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美景的?(诗人坐在屋内从窗户向外看)

(2)引导理解: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 (3)图文结合,提问:这些停泊着的船要到哪里去?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

(4)理解“万里”和“千秋”。顺接上个环节,问:东吴离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有一万里远呢?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过多的解析。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板块三 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 2.学习诗句。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课件出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