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建设过程中,建议国家在资金、政策上多给以支持与鼓励。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当前,我国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业一直是我国立国之本、强国之基。2004年至2016年,中共中央连续十三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不仅关系着我国8亿农民的幸福,更关系着国家的和谐稳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明确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资源环境等融合。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涉农电子商务。
我国是养殖大国,畜禽类存栏量达 40 余亿只,并呈逐年增长态势。随着畜牧养殖的发展,畜禽养殖对科学管理、精细养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养殖环境的监控,畜禽精细饲料的投喂,动物繁育的全程监控,以及畜禽疾病诊断预警和健康管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提出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提高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力争到2020年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17%、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2%、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0%。建成1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省、10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区、100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力争2020年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17%、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要在97%以上。
为贯彻落实“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关于实施智慧农业工程的部署,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元投入、多方协同的原则,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开展精准作业、精准控制建设试点,探索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和产业化模式,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样板,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农业部决定从2017年起组织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按照农业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要求,(以下简称)在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
化的第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第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选择符合申报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的单位---为申报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的单位。
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续从事该行业生产13年。2016年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评选出88家优秀《企业质量信用报告》,被评选为优秀企业之一。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信用等级较高,能够落实承诺的自筹资金。
具备较好信息化基础。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有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领域中开展了先行探索,并取得较好成效。根据发展规划,近两年以来,在标准化奶牛场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等措施,开展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规模化奶牛场数据采集与监控、规模化奶牛场精确饲喂养殖数字化监控平台、基于大数据的奶牛场精细养殖过程控制与调度平台、规模化奶牛养殖业务系统集成与示范应用、基于云平台技术智能化牧场养殖信息采集系统等建设和研究。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具体措施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进入深度调整期,要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节本提质增效中实现转型,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为主转到更加注重消费导向上来,由传统种养为主转到种、养、
加、销衔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来。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把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本项目的实施关系居民食品安全、生态环保,不仅对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具有流程优化和提质增效作用,而且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耦合催化作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具体措施,可不断满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2)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新形势下农业的内涵从数量供给发展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供给,农产品供给端开始追求差异化、品质化和绿色原生态化供给。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化为核心,网络化为趋势的信息化产业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源和重要动力,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畜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畜牧业要走向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信息化,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到畜牧业生产的各环节中,形成了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畜牧业”,给畜牧业这个传统领域注人了新的活力。促进畜牧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畜牧业。实现畜牧业的全面数字化能够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从而迅速、准确、有效地促进我国畜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