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枣庄市2019届高三地理5月份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近年来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了“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井渠结合”灌溉主要是为了 A. 降低地下水矿化度 C. 弥补河水水源不足
B. 降低地下水位 D. 治理土壤盐渍化
10.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不适合“井灌”的是 A. 甲 C. 丙
B. 乙 D. 丁
11. 该地每年10—11月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其目的是 ①灌溉增产 ②淋盐排盐 ③补充地下水 ④储水保墒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9. C 10. D 11. D 【解析】 【9题详解】
由“近年来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了‘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分析,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应对黄河水量不足,蒸发强,灌溉用水量大的问题,故C项正确。井水矿化度比河水高,所以不能降低矿化度,治理盐碱化,同时也不是为了降低地下水位,故ABD项错
5
误。
【10题详解】
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下水矿化度分析,丁地矿化度最高,抽取灌溉易造成盐分在地表积累,所以最不适合“井灌”的是丁地,故选D正确。 【11题详解】
该地每年10—11月已经进入农业生产淡季,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其目的不是①灌溉增产和③补充地下水 。通过引盐度低的河水可以溶解地表因蒸发析出的盐分,降低土壤盐度,同时补充因夏季蒸发而减少的土壤水分。故②④正确,选D项。 【点睛】地下水中的盐分不会随水蒸发离开地面,相反会在地表析出集聚。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2.作答选考题时,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北部,这里地表冻土广布,广阔的苔原上栖息繁衍着成群的驯鹿,俄罗斯在这里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图甲为格达半岛位置示意图。
随着气候的变化,近年来该地区地表陆续冒出了数千个“地下气囊”。这些“地下气囊”在地表鼓起,好像一个个小山丘。有些“地下气囊”爆炸后释放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甲烷坑洞(见图乙)。
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加活跃的温室气体,虽然在大气中数量较少,但其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余倍。图丙为冻土碳循环及甲烷形成过程示意图。
6
(1)简述格达半岛“地下气囊”的形成原因。
(2)气候专家认为冻土活化将会加速全球变暖进程,请解释原因。 (3)说明格达半岛大量出现的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 (4)有人提议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请提出反驳意见。
【答案】(1)格达半岛气温较低,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地表多冻土,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并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气候变暖,永久冻土解冻,产生的甲烷气体显著增加,地表膨胀隆起。
(2)全球变暖导致冻土消融,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
(3)大量甲烷坑洞出现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趋于碎片化,大量坑洞对驯鹿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破坏苔原地表植被,减少驯鹿食物来源;坑洞释放出大量甲烷导致当地气温进一步升高,使喜寒的驯鹿难以适应。
(4)工厂建设破坏驯鹿栖息地,侵占驯鹿自然保护区;苔原带生态脆弱,工厂建设导致生态失衡;当地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甲烷气体分散,采集成本高。 【解析】
7
【分析】
题目通过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甲烷气囊”现象,考查区域环境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及环境影响的评价能力。主要利用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
【详解】(1)分析格达半岛“地下气囊”的形成原因主要从“气的产生”和“囊的出现”进行分析:当地纬度高,气温低,较多的土壤有机质在冻土中积累,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并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随着气候变暖,永久冻土解冻,地表压力减小,产生的甲烷气体膨胀,使地表膨胀隆起。(2)因为冻土融化,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余倍,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从而加速全球变暖进程。 (3)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主要从生存空间的破坏、气候变暖、驯鹿活动安全隐患等方面分析:大量甲烷坑洞出现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趋于碎片化,破坏苔原地表植被,减少驯鹿食物来源;坑洞释放出大量甲烷导致当地气温进一步升高,使喜寒的驯鹿难以适应;大量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4)对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提出反驳意见,主要从当地建设工厂的不利区位条件和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当地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甲
烷气体分散,采集成本高;当地市场狭小;工厂建设破坏驯鹿栖息地,侵占驯鹿自然保护区;苔原带生态脆弱,工厂建设导致生态失衡等。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之南,旧称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瓷业兴盛
赐名景德镇。景德镇制瓷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到了唐朝,景德镇先民吸收南方青瓷和北
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景德镇青白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传入欧洲,深受上流社会喜爱,视为珍品。欧洲人以“昌南”( china)作为瓷器和中国的代
称。元代忽必烈称帝前在景德镇设浮粱瓷局。自明洪武二年设御窑厂,大量招募民窑匠人到御窑厂生产瓷器,之后“官搭民烧”(御窑厂负责制胚、成型和器表装饰,而烧制多由民窑
。8
完成)成为宫廷御用瓷器最普遍的生产方式。到了清代,“官搭民烧”演变为“尽搭民烧”(御窑厂只负责制胚、成型和器表装饰,而烧制则全由民窑完成)。景德镇因瓷而兴、因瓷而荣,成为是世界的“瓷都”。清康熙、乾隆年间,景德镇制瓷业达到最鼎盛,后逐渐衰徵。20世纪后半叶,景德镇陶瓷业全面实施机械化、标准化,陶瓷产量及销量大增。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陶瓷艺术性需求提高,景德镇瓷业开始向多元化、精细化发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