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让公文写作变得生机盎然
让公文写作变得生机盎然
文化的发展精彩纷呈,而文化的载体也灵活多样。我们酷爱诗歌,因为它能展翅飞翔,让情感在韵律中自由流淌;我们欣赏散文,因为它如深谷幽兰,让心灵在宁静中透出芳香;我们更钟情小说,因为它如人生百态,彰显生命真谛和世态炎凉。然而,很少有人在内心深处发出真诚呼唤:我深爱着公文写作,这种“带着脚镣跳舞”的文章!
有人把公文视为“当代八股”,认为其单调枯燥的格式限制了满腔才情的释放;有人把公文视为“行政工具”,整日疲于应付,劳累不堪,可谓“头发落了知多少,才去旧愁又添新伤”;更有甚者,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借助现代化的搜索引擎,使公文写作陷入“粘贴拼凑”的迷茫!试想一下,如果行政公文中假话、空话、套话满天飞,思想单薄,内容空洞,这种无病呻吟的文化垃圾,势必会败坏文风,脱离群众,堕落灵魂,庸官丛生!
公文果真是食之无味的“鸡肋”吗?让我们到经典名著中去寻找努力的方向。秦代政治家李斯致秦王的《谏逐客书》、西汉名臣晁错致汉文帝的《论贵粟疏》、司马相如发布给巴蜀民众的《谕巴蜀檄》、西晋李密致晋武帝司马炎的《陈情表》等等,这些公文名篇结构严谨,析理透彻,言辞真挚,饱含深情,成为历久弥香的传世佳作;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为人民服务》、《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等公文篇章,观点鲜明,论证深邃,笔调洒脱,语言精美,堪称中国现代公文的光辉典范。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公文篇章,既继承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精髓,又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既闪烁着革命思想的光辉,又放射出艺术的光芒!
那么,如何才能轻松为文、文采飞扬呢?本次文稿写作班的举办,就为我们“了解公文、写好公文、用好公文”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铺筑了一条成功之路。市委组织部纪德臻副部长所做的《青年干部要下大力气提高文字修养水平》的专题报告,让我明白公文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提高写作水平的方式方法;市委政策研究室王为革副主任所做的《关于提高文字工作素质的几点思考》,理论修养深厚,逻辑思维严密,尤其对一些经典公文片段,他熟记于胸,出口成章,令我敬佩有加;鲁东大学文学院王东海教授,知识渊博,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公文写作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方式;原潍坊市委政策研究室王文海主任的《为文之道》,以创新的思维和崭新的视角,提出了“主题辨体、布局谋篇、取材引据、经纬贯穿”的构思方式,以及“清新明晰、准确凝练、文法通达、事理彰显”的提炼要求,揭示了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中国公文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岳海翔在《公文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报告中,思路清晰,出口成章,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展示了一位公文学者儒雅和
睿智。众多专家、学者的讲座,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对公文写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文字有生命、有温度的,人类正是在文字的抚慰下才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在文章的传承中延续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而公文写作以其有独特的体例格式,承载着政治风云和时代变迁。同学们,如果公文写作是你工作中不可逃避的内容,那么请你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从公文写作中探究技巧和方法,寻找快乐与激情,熔炼思想和观念,让公文的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了一种无可辩驳的意蕴和力量!
万丈高楼平地起。同学们,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在平凡中善于发现,在实践中善于积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苦为乐,笔耕不辍,写出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知、无愧于民众、无愧于时代的精彩华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