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语文下册《兰亭集序》课堂实录

高一语文下册《兰亭集序》课堂实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2 8:40:16

生(郭映彤):我觉得他前面写景象,他写景的原因就是为了引出他后面那件事儿。

师:后面什么事儿?

生(郭映彤):他们一起去集会、喝酒。一起去“修禊事也”这件事儿。然后由这件事引发他下面那些议论,然后??

师:还有议论,什么议论?

生:??

师:有没有议论,同学们?

生:有。

师:有。(板书:议)

生(郭映彤):就是他议论一些人生的态度。

师:如果让你选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态度的句子,你选哪句?

生(郭映彤):“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师:你觉得是这句吗?确认吗?

生:??

师:没关系,我们一个个来。我们思维的跳跃性比较大,我是顺着这个同学的思路来的,这个问题我们留着,如果我们确认了它有议论,那么就要确定最能表达作者的观点的应该是哪个句子。我们现在再回到原来的问题上来。这个景致如果要我们概括的话,我们要选哪什么句子?我们把刚才发表的意见集合起来,我们在一起对话,要形成一个共识的话,我们四位同学的发言,我们觉得哪个可成为一个共识,当然,我刚才已经表明了我的态度,你们赞成不赞成我的态度?

生(众):赞成。

师:为什么赞成?因为我是老师?

生(众):(笑)

师:是不是因为我是老师,我赞成这个,你们就赞成这个?

生(众):不是的。

师:那你们为什么也赞成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如果没有我的观点,你们赞成不赞成?

生:??

师:不敢说。其实这里就牵扯一个写作技法的问题,我们写文章,往往就喜欢抒情,直抒胸臆。是不是所有的直抒胸臆都能把你真挚的感情抒发出来呢?不一定。其实我们的感情是通过文字,通过言语,通过,杜甫的诗有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不是看到所有的景致,优美的景致,你的心情一定是好的?

生(众):不是的。

师:不是的,因为景致是跟人的心情一致的,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写在这儿。(板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师:刚才同学讲了,它(文章)是叙事,叙了件什么事?

生(众):修禊事。

师:修禊事?是什么意思?

生(众):做禊事。

师:可以这么说,但还可以用另外一个句子,就是很简单很直白的一句,在哪里聚会?

生(众):会稽山的兰亭。

师:那是哪个句子?

生(众):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师:那如果要选择,是这句,还是下面那句?

生(一部分):下面那句(修禊事也)。

生(一部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师:看标题。

生(众):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师:所以我们阅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解题,同时要弄清楚作者是如何扣题的,也是我们写作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古文。古文讲究入题,扣题,这是与我们现代人写文章的一个区别。好,那么,聚会的心情我们已经知道了,(示意板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句),本来是怎么样啊,很高兴的一件事对不对?

生(众):是。

师:但整个文章读下来是不是很高兴呢?

生(众):不是。

师:为什么说不是?这其实就涉及到我让大家思考的问题了。如果说我们要找出他议论的句子,要找出核心的句子,应该是哪个句子?

生:??

师:没关系,我们再把课文读一遍,是我放录音,还是自己读?

生:自己读。

师:好,大家再读课文。(学生读课文,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师:有没有找到?

生(徐皓东):我觉得是第三段第二行“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师:如果让你从中选最精确的句子,你选哪一句?你自己再读一遍。(提示:)我们阅读的时候要抓“关键词”或“中心句”。如果要找关键词、中心句的话,在你读的这么多当中,你选哪个?或者大家替他选择。

生(徐皓东):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师:请坐。

生(梁媛媛):我感觉是第三段最后一句“死生亦大矣”。因为找中心句一般不都在段子的前面或后面吗,这段前面是分着写的,后面是总写。

师:你从行文的结构来说,认为这是一个总结句。请坐。

生(邢乃中):我觉得是第四段“虽事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因为他从前面不高兴了,到后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句有些悲伤的意思,但是他没有一直悲伤下去,因为悲伤到一个点上,痛定思痛,会有一些感悟,所以他思考到这个地方,他思考出一个??他可能拐到一个死胡同里,他只能把这次写的诗记录下来,流传下去,让后世人也和他一起思考,可能会“悟”出一点,他说“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一怀”,也就是说,他和古人一样是有相同的思想情致的,但是并不能揣摩出古人的意思,于是他觉得每个人的思考是不一样的,所以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后人看一看他们怎么想的,然后“亦将有感于斯文”。

师:看邢乃中同学真厉害,滔滔不绝。三个同学的意见,如果我们要选择一个最准确的,你们选谁的?

生:??

师:有点难度,没关系。在这里我想说,刚才邢乃中同学教给了我们一种阅读的方法。什么方法?其实这种阅读方法,我们老师一定会反复强凋过,是什么方法?

生(孙铭):带着问题去读。

师:邢乃中同学,你是带着问题去读的吗?如果让你来概括一下你的阅读方法,你想给同学什么阅读启示?

生(邢乃中):从文章大意开始,然后顺清脉络,联系上下文。

师:很好,你的阅读敏感性很强。整体把握,寻找文章的脉络,前后勾连——这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法。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上,你觉得他的议论最终要表达一种什么意思?

生(邢乃中):我觉得虽然他思考人生何其短,时不我待之类(的问题),但是他到后来,他想通了,虽然他不能活很久很久,但他的文章可以活很久很久,所以他把他的文章留下来,让后人一块去想。

师:就是让后人通过他的文字了解他的心境?

生(邢乃中):嗯,就像他理解他的前人一样。

师:他前人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他怎么理解的?

生(邢乃中):他觉得他读文章时是“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以怀”,他觉得他前人也会有一种天地苍凉的感觉。

师:好,请坐。我们到现在好像还不能形成一种共识,那我想问同学们,邢乃宗同学给我们的这种阅读方法我们应该不应该掌握?

生(众):应该。

师:那我们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有同学举手。师:不要急,把课文读一遍之后再来谈)

师:刚才我看两位同学讨论的很热烈,你们谁做代表?

生(王斌):我认为老师的问题依我来看,应该是第四段第一行末“固知死生为虚诞,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一语文下册《兰亭集序》课堂实录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生(郭映彤):我觉得他前面写景象,他写景的原因就是为了引出他后面那件事儿。 师:后面什么事儿? 生(郭映彤):他们一起去集会、喝酒。一起去“修禊事也”这件事儿。然后由这件事引发他下面那些议论,然后?? 师:还有议论,什么议论? 生:?? 师:有没有议论,同学们? 生:有。 师:有。(板书:议) 生(郭映彤):就是他议论一些人生的态度。 师:如果让你选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态度的句子,你选哪句? 生(郭映彤):“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师:你觉得是这句吗?确认吗? 生:?? 师:没关系,我们一个个来。我们思维的跳跃性比较大,我是顺着这个同学的思路来的,这个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