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学术工作综述
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学术工作综述
第一部分:工作总结
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以下简称“上政杯”)以及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学术创新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作为学院整个育人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锻造科研能力、增强团队精神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举办以来,学院科研处、教务处以及团委秉承“崇尚学术、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全面发展、迎接挑战”的宗旨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原则,自200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上政杯”竞赛(第四届还未结项)、三届“创新项目”。这两项赛事的顺利开展和圆满落幕,离不开学院党政的高度重视与精心指导,离不开学院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热情指导,离不开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同学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投入。
一、完善组织保障,丰富竞赛体系,为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搭建广阔平台
第一,学院党政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和系部积极配合,为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课外学术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指导小组,为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系列赛事提供支持和指导,提高了竞赛的权威性和运作效率。与此同时,各系也成立了相应的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指导组织,基本上都由主管科研(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并吸收本系专家学者作为指导组织的特聘顾问,在动员同学参赛、推荐评委老师、征集参赛作品、传达评审意见、进行个别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顺应形式改革赛事,不断完善竞赛体系,为我院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搭建了广阔平台。
学院“上政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是我院传统的学生课外学术科研竞赛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每年将涌现出的优秀作品
1
报送“挑战杯”上海赛区进行角逐。在“研发平台杯”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中我院大学生喜获殊荣:由龙怡老师指导,王欣、赵玲玲、赵珍、吴跃栋、俞颖之等同学共同参与的作品《2006年上海区县政府门户网站调研报告》荣获大赛三等奖;在第十一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中我院刑事司法系陈晓蕾、孙俊寅、夏玲玲、黄婷团队的《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探析》;经济管理系0741班尹正权的《我国外汇储备量适度规模讨论》;法律系0741班吕旭日的《残疾人消极心理分析与研究》;法律系严昊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失德乱政精神说》荣获上海赛区三等奖;法律系仇艳华、陈枳彤、韩锐、顾嘉颖团队的《我国法律援助政府负责探析》入围本次大赛上海赛区决赛;学院“创新项目”竞赛于2007年正式启动,旨在激发学院大学生学术热情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学院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上政杯”竞赛、“创新项目”竞赛为依托的大学生学术竞赛体系,形成了全国、上海、学院、系部四个层次的赛事结构,各类别竞赛功能互补,各层级赛事有机衔接,竞赛内容涵盖广泛,比赛形式日益丰富,为我院大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提供了多元的选择,为我院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搭建了宽广的平台。 二、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示范效应,有效扩大竞赛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一,结合竞赛特点开展针对性宣传引导,不断提高竞赛的辐射力和影响面。
在宣传导向上,竞赛工作组委会注重区分这几项竞赛育人功能的共性和特色,紧密围绕竞赛的合理定位开展针对性的宣传,促使我院广大同学对于各项竞赛的意义和自身素质的不足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着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相关赛事中来。同时结合系列赛事的持续推进,不断增强宣传力度,提高竞赛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在校园内营造了“崇尚学术、追求真知”的浓
2
厚科研氛围。此外,竞赛工作组委会还积极引导广大同学在重视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养成,将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将“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学术态度同坚韧不拔“迎接挑战”的毅力以及理性批判的精神结合起来,将开放的心态同学会团结协作和实现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在宣传策略上,针对各项竞赛的特点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有针对性的宣传动员,营造浓郁的竞赛氛围,充分发挥竞赛的导向性、示范性作用。基于“挑战杯”竞赛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过程环节多等特点,我们注重结合竞赛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利用竞赛启动阶段的“黄金时期”,通过海报、展板、横幅、网络、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在校内进行广泛宣传,将《参赛指导宣传单》发放到全院同学手中,并设立热线电话和咨询邮箱,为同学答疑解难;另一方面,深入各系部开展宣讲会,并组织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推动宣传工作向纵深深入。通过这些努力,竞赛受到校内同学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报名积极踊跃,且参赛作品内容更具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第二,设置特别纪念奖,增强学院大学生爱校荣校意识,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
为庆祝学院建校25周年,鼓励参赛同学开展与上政发展建设相关的课题研究,第四届“上政杯”竞赛设立特别纪念奖,由竞赛工作组委会向学院有关部门征集了10多个与上政发展前进的实际状况相关的重要课题,确定了“校园突发事件与高校公关应对机制研究”、“上海政法学院交通状况改进之研究”、“网络环境中的上政形象维护”等11个课题作为特别纪念奖重点关注课题,进一步增强了相应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参赛同学立足学院现实,细致观察,理性分析,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想法,为学院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过程指导,提升竞赛的育人内涵和育人成效
3
竞赛工作组委会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注重以学生为本,强化对参赛学生的全过程指导,努力开拓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交流展示平台,着力提升各项赛事的育人效果。
在竞赛组织方面,本届“上政杯”逐步增加对于大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在下一届大赛中基本可以实现大赛的网上申报和网上评审。为提高工作绩效,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课外学术科创活动,我们正在研究讨论建设学院大学生科研网的方案。根据方案设想,网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不仅可以为同学提供了一个分享收获、共同进步的平台,以及更贴近学生需求、更具现实意义的参考和指导,而且希望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作品的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评审等功能,这使得整个竞赛评审工作更加高效、规范,为进一步扩大学术科创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不断努力创新。
在参赛指导方面,竞赛工作组委会一方面充分发挥作为组织单位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将评委意见反馈给参赛同学,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指导。另一方面,针对参赛同学在竞赛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协同各系部团总支举办了以“放飞创意,共舞青春”为主题的系列培训讲座,内容涵盖选题思路、文献检索、调查方法、答辩技巧等多个方面。
第二部分:工作推进思考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上政杯”竞赛、“创新项目”竞赛为依托的大学生学术竞赛体系,因其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广泛的参与规模和高规格的竞技要求,已经成为我院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构成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学院育人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中国农业大学时对广大师生提出了“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不断创造一流学术成果”等殷切期望,这也对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有特色、高水平政法院校的目标相对照,与广大同学日益增长的课外学术科研需求相比较,“上政杯”等品牌活动在组织力量、工作资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