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河南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2019年河南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起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学,人们对网络创作所对接的文学传统,似乎关注不多。事实上,网络文学传承中华文学传统,网络创作秉持中华文学立场,不仅是对网络文学的一种期待,而且也是许多优秀网络作品的一种内在品质。
网络文学是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学形态。网络技术可以“无中生有”,网络文学却需要技术联姻和精神传承。有网络作家曾说过:“网络文学的父亲是网络,母亲是文学。”网络是当代高科技的代表,文学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科技与人文在网络文学旗帜下达成统一。网络文学创作同人类任何一种精神生产一样,不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也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
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另类”,但网络文学毕竟还是文学,它仍然需要赓续文学传统,在继承中创造,始于返本而得以开新。不仅网络写作的语言表达古已有之,许多网络作品的情节设置等也都能找到传统文学的影子,受益于传统文学千百年的艺术积淀。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文学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观念层面的东西也无不渊源有自,可以从传统文学的文化母题中找到它们的历史基因。比如,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写神魔、《三国演义》写历史、《水浒传》写侠义、《红楼梦》写才子佳人,可以说是类型化的长篇小说。网络上数量最大的幻想类作品如玄幻、仙侠等,与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不能说没有渊源关系。《择天记》等众多热门小说展现的玄幻世界,均可在传统神话中找到源头。
文学是变化的,正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特别是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就更是这样。不过,不管怎么变,网络文学终归还应该是文学,大凡是文学就该有一些属于文学的不变的东西。这个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多年前就有作家提出,网络改变的只是文学载体、阅读习惯和表现方式,不能改变文学本身,如情感、想
1
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网络文学要往前走、向上走,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优质源头,离不开文化立场的主体定位,即时接优秀文学传统,使网络文学成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建设性的积极力量。从古代神话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到现当代优秀文学传统,这一中国文脉对于网络文学创作不仅有用,而且有效,不仅不能终止于网络,而且应该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网络文学从传统文学中吸取养分,必将促使自己从“高原”走向“高峰”,创造出新境界。
(摘编自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创作并非“从零开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人们好像不太关注网络创作与文学传统的关系,但事实上网络文学蕴含着中华文学的传统和立场。
B.网络文学离不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文学也会走向进一步繁荣。
C.网络文学虽有些另类,但其中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则与传统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D.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凝聚着中国力量优质源头的网络文学正为我国文艺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便直入论题,点明网络文学与文学传统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全文论述的基础。
B.第二段引用某网络作家的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网络文学赖以存在的两个基础。
C.文章列举四大名著,与《择天记》等网络文学形成对比,论证了网络作品应从传统中汲取营养。
D.文章从多个角度对要表现的观点进行论证,既有说理,又列举实例,易于读者接受。
2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类其他精神生产一样,网络文学创作不存在从零开始和随心所欲,而是在继承之上的创造。
B.网络文学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其语言表达、情节设置等在传统文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原型。
C.文学的发展是求变的,但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本身的要素却不会因时代而变化。
D.网络文学要想从“高原”达到“高峰”,创造出新境界,就需从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批评
【德】丹尼尔·克尔曼
瓦根巴赫慢慢穿过一排排座椅之间的过道,找到自己的座位,从邻座的腿前挤过去,坐了下来。刚坐下就闭上了眼睛。这是他一向的习惯,这个习惯和半小时前吞下的镇静剂能帮助他克服恐惧感。
“对不起,”他的邻座放下了报纸,开言道,“您是不是瓦根巴赫呀?”这是个大胖子,蓄着黑胡子,眼镜片后面的黑眼珠瞪得老大。
“是。”
“啊。”这个男人继续看着自己的报纸。瓦根巴赫向窗外看,明亮的光线让他不舒服。
“我经常看到您,”邻座说,“在剧场里,还有电视上。那个节目,《音乐时代》,是您主持的吧?”
“《音乐时刻》。”瓦根巴赫避开他的目光。他不想跟他谈天。他压根儿就不想说话,更不想跟粉丝说话。
“啊,对,是《音乐时刻》。我太太经常看。两个星期前我们还去看了《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真巧,是不是?”
“您是,”瓦根巴赫问,“想要签名?”口气很冲,似乎是有意的。他的手
3
自然而然地伸向外套口袋,去掏签名照片。
“啊不,谢谢。不要。” 瓦根巴赫僵住了。
“您要知道,”那男人说,“我并不是粉丝。”
“请恕我直言,”那男人说,“我觉得您在《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里的表演太表面化了。您根本演不了这个角色,不是吗?有几次您索性演不下去了,大家都发现了。还有您的手势——干什么要那样胡乱挥舞?对不起!”
他又去看报纸了,舔舔嘴唇,翻看着。瓦根巴赫揉着眼睛,微咳了一声。声音很奇怪。
那男人抬起头:“对不起!我这样说很没有礼貌!”
“没事。”瓦根巴赫说,“每个人都有——这是他的权利——自己的品位,是不是?”
那男人耸耸肩膀,又去看报纸。瓦根巴赫闭上了眼睛。他感觉自己闭锁在温暖的黑暗中。
“太业余了,”那声音又说,“我是说两星期前的《华伦斯坦》。老天,您知道吗?您把他演成了一个小丑,您是怎么想的呀?还有您的出场……”
“怎么了?”瓦根巴赫喊起来。他睁开了眼睛。那个出场时让他非常得意的,他排练了很久,也因此而被交口称赞。
“没什么,”那男人说,“没什么。对不起。”他舔舔嘴唇,翻看报纸。 “那个出场是我表现最好的一瞬间!不管您信不信!”
瓦根巴赫闭上了眼睛。他一动也不想动,他要装出睡熟的样子。他并不想跟人讨论。他并不想与这个人吵架。他只想扛过这次飞行。恐惧感越来越强烈。他感到头晕。
“您不舒服吗?”
“不……我很好!”瓦根巴赫转头去找空中小姐,想要一杯咖啡或是别的提神的东西。但是不知怎的空中小姐连个影儿也不见。
“您究竟为什么要主持《音乐时刻》那个节目呢?您挣的钱够多了呀。太多太多了,是不是?我的意思是,何必如此贪心,以声誉为代价,以……您知道您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