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教案
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生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3.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4.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5.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28生字田字格课件) 兄 独 异 佳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比较:独一蚀 异一导 佳一挂 只一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独、佳”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异”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课堂小结搜集关于重阳节习俗的资料,说一说你见过的重及拓展延阳节时的情景。 伸 ( ) 分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 内容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古诗教学,少不了“指导朗读”。为让学生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感情,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想象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品出了诗句蕴含的味道。同时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诗句的含蓄之处,丰富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在边读诗边想象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交流中,一起走进了那浓浓的乡愁之中。 不足之处: 由于放手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组织管理做得不太好,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有些乱。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元日》这首诗就是王安石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
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清明》诗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同一个时期,杜牧在《并州道中》五律诗: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 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 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 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
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1. 描写春节的吧: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描写元宵的: 元宵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人。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3.描写七夕的: 七夕
[五代·后唐] 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4.描写端午的: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描写中秋的: 中秋月 苏轼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