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诵读经典诗词

诵读经典诗词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2:51:50

诵读经典诗词 激发爱国热情

课型:诵读课 教学背景:

日本争夺钓鱼岛事件悬而未决,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民族尊严受到挑衅。学生有一定的爱国热忱,但显得盲目冲动。

教学对象:中职大专生

学情分析:中职大专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理解和诵读水平比普通高中学生略低。诗词学习局限于听得懂,背得到;缺乏系统的梳理、入心的感悟;爱国的感情需要引导和强化。

教学设想:英国哲学家培根《论读书》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通过我国历代经典诗词的诵读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和诵读,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化热爱祖国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3、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4、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性格去把握诗歌的情感,入情入境的朗读。

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介绍知识,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知人论世,在诵读中准确领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诵读法 教学时数:2课时(连堂课)

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而家国之爱是其间永恒的旋律。一个个文人墨客的身影,一首首灿若星辰的诗歌,把中国文坛照耀得分外明亮。他们诉说的一个个故事,至今为人们传唱;他们抒写的缕缕情怀,感动了代代炎黄子孙。今天,就让我们回溯诗史,去感受历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吧!

二、教学流程

(一)视频播放:欣赏配乐诗朗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素材来自优酷: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5ODI1MDA.html

(二)师优美深情的再次激趣

对《春江花月夜》,闻一多先生说:“在这么美的诗面前,连夸赞它都是饶舌”。诗词是情感的载体:恣肆狂放时,李白豪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满怀相思时,李清照轻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壮志难酬时,辛弃疾感怀:”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歌也是宣泄的缺口:在忙碌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憧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在热恋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向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忠贞;在悲秋的时候,我们也许会产生“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感慨。热爱诗词,眷顾生命,我们就能在喧嚣和困惑时找到平衡、澄澈心灵,就能从容不迫、昂然前行。

诗词是需要读出来的。当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体验地去感受,根据自己的理解入情地去吟诵时,内心的情感才会被唤醒,中国的诗史才真正被激活。我们就会发现,历代的文人们在诗卷中望穿千古地等待着,只是我们在忙碌中远离了他们的期许。

2

(三)诵读指导

1、注意四个层次:诗味、情味、意味、余味

2、八字要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四)欣赏诵读历代爱国诗词 《诗经》:

《无衣》精诚团结 同仇敌忾

流程:

1、ppt介绍:《诗经》的内容和它形成的时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内容:风、雅、颂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手法:赋、比、兴

《诗经》反映的是周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写实和朴真的特点,具有生活的亲切感。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诗经》中战争诗的写作内容:颂记战功,叙写军威,征夫厌战,思妇闺怨。

2、感知内容,体会情感。(师点拨)

《无衣》这首诗一共三段,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这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一首战歌!

同袍—修矛—同仇 (统一思想)

《无衣》—岂曰无衣 同泽—修戟—偕作 (统一行动) 同裳—修兵—偕行 (统一征战)

3、师激发情感:今天,借“钓鱼岛事件”,日本不依不饶,步步紧逼。如果,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有这种气概吗?

4、播放背景音乐——《义勇军进行曲》,学生感情朗读。

3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汉乐府:

《短歌行》 慷慨悲歌 求贤若渴 流程:

1、视频播放:A、三国群雄争霸场景(背景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师介绍“三足鼎立”。)

B、曹操横槊赋诗形象

2、师介绍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群鸦向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3、复习背诵《观沧海》,感受一代枭雄的博大情怀

4、师点拨汉乐府诗歌的特点,师生一起讨论《短歌行》的内容和情感——求贤若渴、慷慨悲歌

5、学生集体诵读。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唐诗:

《登高》:飘零之苦 家国之恨

4

搜索更多关于: 诵读经典诗词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诵读经典诗词 激发爱国热情 课型:诵读课 教学背景: 日本争夺钓鱼岛事件悬而未决,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民族尊严受到挑衅。学生有一定的爱国热忱,但显得盲目冲动。 教学对象:中职大专生 学情分析:中职大专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理解和诵读水平比普通高中学生略低。诗词学习局限于听得懂,背得到;缺乏系统的梳理、入心的感悟;爱国的感情需要引导和强化。 教学设想:英国哲学家培根《论读书》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通过我国历代经典诗词的诵读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和诵读,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化热爱祖国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能用普通话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