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案例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案例
南小恒盛 彭洋洋
一、 引言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变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二、案例分析 教学片断:
1、 过渡: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那么结合课题,谈迁的信念是什
么呢?用文中句子回答。
生:立志编写一部详实可信的明史(师板书)
师:谈迁几次编写《国榷》?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呢? 指名读第一次编写的句子,问:有什么特点? 生:运用了一系列数据
师:圈出这些数字,并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
1
生1:我从“一点”和“一百多里”感受到谈迁为了写书,态度很严谨,不辞辛苦。
生2:我从“6次”、“400多万”体会到谈迁谨慎认真的精神,不容半点闪失。
师:你们平时作文多少字? 生:300多字
师:你每次修改几遍? 生:2次
师:300字的作文你们只修改两次就已经厌倦,但是谈迁400多万字的书却修改了6次,可见他—— 生:不厌其烦,治学严谨。
生3:我从“20多年”和“50多岁”体会到谈迁为了写《国榷》,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几句话中的数据去掉,可以吗?
2
生:不行,正是有了这些数据,才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直观地感受到谈迁为写《国榷》,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师:文中像这样运用数据的方法还有一处描写,请找到并画下来。 书上的这两处都是通过大数据来表现人物,其实在实际中数据还有另一种用法。
出示阅读片断《一夜的工作》“ 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生:我从“一间、一张、两把、一盏”体会到周总理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生活十分简朴。
师:是啊,小数据也能传递大道理,以后的写作中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列数据的方法。 三、 案例反思:
1、进入五年级了,学生需要掌握读书做批注的方式,刚开始可以为学生做出示范,就某个词或某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一个成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或一句名言等。如这一课中,我就让学生围绕数据写感受,不少学生都能写出真情实感,也很切合文意。
3
2、 列数据是本课的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的事物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没有单调地讲道理,而是让学生自己朗读体会,写下批注,从而真切感受到这一系列数据使用的好处,能够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从而呼应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3、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了举一反三,我进行
了学法的迁移,又插入了关于列数据用法的课文片断《一夜的工作》,学生读后很容易得出感受,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到列数据手法的运用。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