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定稿)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马店镇中心小学 刘利娜
经典古诗文是在波涛沉浮的人类发展长河中,经过历史锤炼、文化濡染而生成的,记录浩瀚典籍的汉字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之根。
小学语文教学以无与伦比的优势承载着人文素养教育的重任。语言文字承载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语文学习不仅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接受民族思想、情感、智慧和文化滋养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文质兼美、情趣盎然、情感丰富、精神饱满的文本,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人格精神;影响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唤醒他们的超越意识,点燃他们的生命激情,激发他们的文化追求。最终,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演绎精彩人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就是在学生最可塑的年龄,以经典文本对其进行文化熏陶和人格养育,开智励志,全面发展,终生受益、世代受益的教育。
此论文正是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小学的语文诵读教学的角度切入,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视角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多元价值,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古诗文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
入的分析,以期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研究方面为今后的深入探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经典”与“诵读”的概念界定 1.经典
关于“经典”,很多学者曾考证其涵义,“经”是南北向的道路,有“道”之意,“经也者,常也”,指常道、准则。《辞海》把“经”解释为“常道,规范”;“历来被尊崇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典”的本义是重要的文献、典籍。《尔雅释言》说“典,经也”。《说文解字》中认为“典,五帝之书也”。《辞海》将“经典”解释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古代儒家的经籍”。由此可见,经典是经过历史的荡涤而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它体现着人类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深度思考,凝聚着人类的精神智慧。它是垂范后世、历久弥新的文本,具有无穷的张力和持续的震撼力。它是唤醒人性、启迪心灵的精神家园,它以普照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奋进。当然,经典又具有变动性,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观念的更新、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不断被重新选择、理解和建构。
2.诵读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什么是“诵读”呢?从词义学的角度理解,有人认为是“念诗文”的,有人认为是“念、
默读”的,也有人认为“念、熟读、背诵”的。作为一种通俗的解释,这些说法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仅此解释,对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诵”和“读”在词源上是有区别的,许慎《说文解字》说:“诵、讽也”,“讽、诵也。”讽诵互训,但二者实则有别。郑玄《周礼·大司乐》说:“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段玉裁作注时,依据《周礼·大司乐》对二字作了精辟独到的辨析,他说:“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因此,“诵”是一种能表现语气、语调、韵律、节奏的读法,是一种有情态而又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读”,《说文解字》解释为“诵书也”;段注则解释为“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是之谓读”。进而他又解释:“讽、诵亦可云读。而读之义不止于讽诵。讽诵止得其之辞,读乃得其义蕴。”可见“读”既是感知言语的声音形态,又是抽绎义蕴;不仅包括“诵”,还特别侧重于内容的理解。今人对诵读亦有不同的理解。李德成主编的《阅读辞典》中认为,诵读包括朗读、吟诵、背诵、默读等,并对朗诵作了如下的解释:“声读法之一。指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换作品的文字语言的阅读方法。”又将“吟诵”解释为:“声读法之一。指一种用唱歌似的音调来诵读作品,从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的阅读方法。吟诵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去唱,这类吟诵又叫吟唱、吟咏、吟哦、吟讽;另一种诵读成分较多,曲调感不很
强,但听起来琅琅上口,连贯流畅,这类吟诵又叫吟读、朗吟、讽诵。前一类吟诵适用于读律诗、绝句、词、赋等抒情性强的古典文学作品,后一类适用于读长篇歌行诗、古代散文中叙事性强的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诵读的内涵可以这样理解:通过对文本的眼观口诵心惟耳听,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对文本全面深入理解的一种解读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必要性 中国经典古诗文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理性之美,更沉积着一个民族不灭的精魂。诵读经典诗文,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等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审视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孩子们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穿的是“耐克、阿迪达斯”,看的是日本卡通,过的是洋节??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接触和了解甚少,几乎完全不能阅读自己祖先的文献,这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1.诵读经典古诗文,感受内在的魅力——塑造健康人格 《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他们所写的篇章也往往蕴含着对我们今天仍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道德准则,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