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天主教会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其后,法国大革命启动了法国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历程,在经历了19世纪不同时期立场各异的政治势力斗争之后,法国终于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框架,而法国教育也在这一时期建立起中央集权型的教育管理体系,并不断规范法国初、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最终建立起以“双轨制”为特征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拿破仑教育改革
1. 中央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 ①《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1802年5月1日)
②《关于创办帝国大学及其全体成员的专门职责的法令》(1806年5月10日) ③《关于帝国大学组织的政令》(1808年3月17日) ④《关于帝国大学条例的政令》(1808年9月17日) 2. 拿破仑的宗教政策与法国初等教育改革 ① 政教协议的签订
② 初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 中等教育的世俗化改革 ① 实用化原则
② 创设新型国立中学
③ 国立中学管理权移交中央
④ 国立中学校长由拿破仑亲自任命 4. 高等教育的专业化改革
① 对传统大学教育的专业化改造 ② 建设专业教育的大学校
第二节 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1. 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2. 初等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 ① 1816—1824的教育改革 ② 1833年颁布《初等教育法》(又名《基佐法案》)
③ 第二共和国时期的初等教育改革(1850年颁布《法鲁法案》) ④ 第二帝国时期的初等教育改革
⑤ 第三共和国时期的初等教育改革(两部《费里法案》) 3. 中等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国立中学、市立中学和私立中学“三学鼎立”的局面 4.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5. 19世纪法国教育改革的成就和意义 ① 教育国家化 ② 教育世俗化
③ 中等教育民主化、现代化 ④ 高等教育专业化
⑤ 教育制度严格的等级性(双轨制) (三)考核知识点
1.构建中央集权制教育管理体系的四部法案的名称及其主要内容 2.拿破仑宗教改革的最要内容
3.初等教育改革的相关方案及其内容 4.中等教育世俗化改革的脉络和要点
5.高等教育专业化改革的具体方案及其内容
25
6.《基佐法案》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7.《法鲁法案》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8.《费里法案》的核心思想和最要内容
9.中等学校“三学鼎立”局面的形成与发展 10.19世纪法国教育改革的成就和意义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基佐法案》的主要内容,初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中等教育世俗化改革的主要内容,19世纪法国教育改革的成就和意义
2.领会:法国大革命前中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的教育方案 3.简单应用:分析法国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
4.综合应用:阐述、分析、比较大革命前后打20世纪前法国教育的特点
第十六章 19世纪德国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重点: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大学精神);
2. 难点:19世纪德国教育思想家: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育思想; 3. 时间安排:4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19世纪德国国民学校的主要特点;理解三类中学并存的意义;深
刻理解洪堡的大学观;
5. 基本技能:掌握柏林大学与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熟练掌握19世纪德国
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
要求自学应试者通过学习,识记、领会、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内容:
19世纪德国的教育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教育变革与创新时期,对中小学、大学进 行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改革,把学校教育统一为双轨制;教育发展的停滞期,由于德意志民族统一运动的开展,学校教育呈现出退回到改革前的势态;教育突飞猛进时期,既体现在学校规模的扩大上,也反映在教育结构的变化上。总的来说,19世纪德国的教育发展体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教育事业持续的世俗化和国家化,一个是学校教育不断扩张到愈来愈大的范围,即教育事业的民主化。
19世纪的德国产生了许多对教育事业有杰出贡献和影响的教育学家。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建立了以“创造性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幼儿教育体系,是近代学期教育实践的开拓者和理论的奠基人。第斯多惠是国民教育的师范教育的卓越活动家,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和“德国教师的教师”。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形成了四个统一的大学观,是名载德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的重要人物。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民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教育机构 1. 国民学校 2. 进修学校
第二节 三种类型中学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 1. 文科中学 2. 文实中学 3. 实科中学
第三节 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1. 柏林大学的产生
26
2.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 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育思想
1.福禄培尔教育思想 2.第斯多惠教育思想 3.洪堡教育思想 (三)考核知识点
1.德国的双轨制教育制度
2. 德国三种类型的中学及其特征 3. 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4. 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育思想 (四)考核要求
1. 19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
⑴ 识记: 国民学校、进修学校、文科中学、文实中学、实科中学柏林大学等概念。 ⑵ 领会: 德国的双轨制教育制度、三种类型的中学的特点。
⑶ 简单应用: 分析柏林大学创建的时代意义和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征。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评价19世纪德国的教育。 2. 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育思想
⑴ 识记: 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生活的时代、国别、主要贡献和教育代表作。 ⑵ 领会: 福禄培尔的教学观、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⑶ 简单应用: 总结、分析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洪堡的大学观。 ⑷ 综合应用: 论述和评价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学贡献。
第十七章 19世纪俄国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重点: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2. 难点:19世纪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 3. 时间安排:2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19世纪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概况;理解俄国《大学附属学校章程》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深刻理解19世纪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
5. 基本技能:掌握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熟练掌握19世纪俄国教育
改革的特点。
19世纪是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俄国政治经济变革和社会进步势力的推动下,俄国统治者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学校教育的章程,推进了俄国各级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意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为了加强本国经济的发展,沙皇俄国政府在国内外进步势力的推动下,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大力改革本国的教育制度。
乌申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活动家,他大力倡导教育的民族性原则,力图把教育心理学运用到教育学中去。在乌申斯基看来,教育学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就必须以哲学和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为理论基础。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向同学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乌申斯基强调教育者在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又要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培养和提高。此外,乌申斯基在总结了教师们的教学经验时,提出了自觉性与积极性,直观性,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和巩固性等教学原则。他还对教师的素质进行了专门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创建师范教育机构,建立教师队伍等设想,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19世纪俄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27
1.1804年《大学附属学校章程》的颁布及其影响 2.19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
① 19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的背景 ② 19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的措施 3.19世纪70年代后俄国教育的发展 ① 初等教育 ② 中等教育 ③ 高等教育
第二节 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1.生平与教育活动
2.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② 教育的民主性原则 ③ 论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④ 论课程与教学
⑤ 论教师和师资培养 (三)考核知识点
1. 《大学附属学校章程》的内容. 2. 乌申斯基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3. 乌申斯基的民族性教育原则 4. 乌申斯基的课程与教学原则 5. 乌申斯基的师资培养观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9世纪70年代以后,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2、领会:19世纪俄国的教育改革。乌申斯基的教育实践。 3、简单应用:19世纪俄国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4、综合应用:分析,评价19世纪阶段整个教育改革的特征。
第十八章 19世纪美国的教育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1. 重点:19世纪美国开展公共学校运动与义务教育实施; 2. 难点:19世纪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 3. 时间安排:4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19世纪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理解19世纪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特点;
深刻理解19世纪美国公共学校运动与义务教育;
5. 基本技能:掌握19世纪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熟练掌握美国教育学家贺拉斯·曼的教育
思想。
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识记、理解、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
独立战争后,美国教育经过恢复逐渐获得发展,公共学校运动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开始在各州实施,建国后,美国在教育体制方面确立了地方分权管理的原则,承担教育之责的主要是州和地方政府,地方学区成为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地方学区是美国最早的教育管理单位,随着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各州着手创建州教育领导组织,日渐加强了对学区的领导,州管理学校的职能不断加强。19世纪,美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私立学院和州立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