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面向劳动者子女的教育和面向统治者子女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完全是统治者子弟的奢侈品。美国的教育在殖民地时期具有强烈的殖民地色彩,基本上照搬欧洲各国的教育模式,在独立后,美国各级教育在重创后缓慢地恢复和发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英国的教育
1.初等教育的发展 2.中等教育的发展 3.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法国的教育
1.17世纪初至大革命前的教育 2. 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第三节 德国的教育
1. 17-18世纪的初等教育 2. 17-18世纪的中等教育 3. 17-18世纪的高等教育
第四节 俄国的教育
1.17世纪教育的发展 2.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 3.贵族学校的兴起 4.莫斯科大学的创建
第五节 美国的教育
1.殖民地教育 2.独立后的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
1. 17-18世纪英国教育的发展
2. 17-18世纪法国教育的发展和特点 3. 17-18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
4. 17-18世纪俄国教育的发展和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 5. 17-18世纪美国教育在殖民地时期和独立后的发展 (四)考核要求
1. 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 ⑴ 识记: “文法学校”、“公学”、“实科中学”等概念。 ⑵ 领会: 英国的双轨制教育制度。
⑶ 简单应用: 概括17-18世纪英国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发展。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英国在17-18世纪教育的特点。 2. 17-18世纪法国的教育
⑴ 识记: “学院”的概念。
⑵ 领会: 法国大革命前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发展。 ⑶ 简单应用: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主张。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法国在17-18世纪教育的特点。 3. 17-18世纪德国的教育
21
⑴ 识记: “骑士学院”、“文科中学”的概念。 ⑵ 领会: 德国最早公布的强迫教育法令。
⑶ 简单应用: 概括17-18世纪德国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发展。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德国在17-18世纪教育的特点。 4. 17-18世纪俄国的教育
⑴ 识记: 基辅莫吉拉学院、贵族寄宿制等级学校、莫斯科大学、科学院等。 ⑵ 领会: 17世纪俄国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⑶ 简单应用: 总结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的特点。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俄国在17-18世纪教育的特点。 5. 17-18世纪美国的教育
⑴ 识记: 美国最早的拉丁文法学校、第一所高等学府、《美国宪法》、赠地运动等。 ⑵ 领会: 美国独立前三大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⑶ 简单应用: 美国独立后政府对教育的干预采取的措施。 ⑷ 综合应用: 总结、分析美国在17-18世纪教育的特点。
第十三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重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2. 难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作用; 3. 时间安排:2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卢梭生平与社会政治观点;理解卢梭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深刻理
解卢梭的自然自由的教育思想; 5. 基本技能:掌握卢梭自然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熟练掌握卢梭关于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实记,理解,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著名的思想家,反封建的勇猛战士。他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爱弥儿》。通过这部著作,卢梭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作了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揭露,阐发了他提出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理论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从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了劳动教育,视劳动教育为培养人不可缺少的途径,希望儿童通过参加生产劳动,不但获得劳动知识技能,而且培养起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这些思想不但在当时是进步的,今天也仍有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生平和社会政治观点
1. 生平
2. 社会政治观点
第二节 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1. 论培养”自然人”。 ① 培养对象 ② 培养目标
2. 按照儿童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 ① 让儿童“自然成长”、“自由发育”、进行“自由教育” ② “自然后果”的教育
22
③ 以乡村为学校,以事物为教材,拜自然为老师 ④ 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阶段教育儿童 ⑤ “自然宗教”的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
1. 卢梭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思想 2. 卢梭儿童发展阶段教育思想 (四) 考核要求
1、识记:卢梭所生活的时代、国别、主要贡献及教育代表作。 2、领会: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
3、简单应用:分析,评价卢梭的教学思想。
4、综合应用:从理论,历史,现实几方面分析,评价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第十四章 19世纪英国的教育
(一) 学习目标与要求
1. 重点:19世纪英国的初等教育体系形成与《初等教育法》; 2. 难点:斯宾塞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体系)主要内容; 3. 时间安排:3学时;
4. 基本理论:了解19世纪英国教育改革基本状况;理解英国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
大学推广;深刻理解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5. 基本技能:掌握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熟练掌握斯宾塞的教育思
想。
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学习,识记、理解、应用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
英国的教育相对于其他欧洲国家发展较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教育一直都具有明显的双轨性质。初等教育历来属于宗教、慈善事业。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政府才广设公立学校,逐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一般劳动者的子弟从中受到的宗教教育和粗浅的文化教育,是不足以升学的。中等教育为升学做准备,它又自己的预备学校,是达官贵人和富裕家庭的子弟求学的轨道,以文法学校、公学和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为主体。
斯宾塞以其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和社会观为理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讨论了资产阶级子女的教育问题。斯宾塞反对劳动人民受教育,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保守性。但是,他的教育理论总的说来正好适应了各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斗争的需要,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镇南关获得广泛的传播。
由于斯宾塞所生活的时期是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时期,时代的前进、工业技术特别是科学知识的迅速发展都在他的教育理论镇南关得到反映,同时由于斯宾塞吸取了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奇等历代教育名家的自然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从而使他的教育理论有着许多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在方法论方面更是如此。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近代教育家中,斯宾塞是以倡导科学教育而著称的,他为争取科学被承认为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努力斗争,力主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均须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协调。可以认为,斯宾塞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初等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1、自愿捐办初等学校的进一步拓展 2、国家对初等教育的逐步干涉 3、初等国民教育体系的创建
第二节 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3
1、公学的改革
2、文法中学的改革
第三节 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大学推广运动
1、伦敦大学的创建与大学学院的兴起 2、大学推广运动
第四节 斯宾塞的科学教育观
1、哲学观、社会观与教育目的观 2、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考核知识点
1、英国初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2、英国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情况
3、英国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大学推广运动 4、斯宾塞的科学教育观 (四)考核要求
1、初等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1)识记: 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的两条主线 (2)领会: 国家对初等教育的干涉
(3)简单应用:19世纪英国自捐初等学校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 (4)综合应用:《初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识记:英国中等教育的形式和特点 (2)领会:英国的公学和文法中学的改革
(3)简单应用:理解分析促使19世纪英国公学和文法中学改革的原因 3、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大学推广运动 (1)识记: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
(2)领会: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相比较,19世纪创建的伦敦大学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3)简单应用:分析伦敦大学的创建与大学学院的兴起以及大学推广运动对英国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
4、斯宾塞的科学教育观
(1)识记:斯宾塞的生活年代、主要贡献、教育代表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2)领会: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3)简单应用:分析、评价斯宾塞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4)综合应用:分析、评价斯宾塞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
第十五章 19世纪法国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重点:19世纪法国拿破仑执政以来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 2.难点:19世纪法国近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与《费里法案》的基本内容; 3.时间安排:2学时;
4.基本理论:了解19世纪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理解19世纪法国近代学校制度建立的意义;深刻理解19世纪法国自拿破仑执政以来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
5.基本技能:掌握法国19世纪的近代学校制度;熟练掌握拿破仑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19世纪法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演变,要求学生利用4课时学习、理解、掌握本章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