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专项演练07(含答案)
周周测07 语基+诗歌鉴赏+论述文阅读
一、语基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________,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②溪口村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________。 ③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________。
A.泥沙俱下 不约而同 顾此失彼 B.鱼龙混杂 不谋而合 顾此失彼 C.泥沙俱下 不谋而合 捉襟见肘 D.鱼龙混杂 不约而同 捉襟见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B.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初衷是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够进入高校深造。
C.针对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薄弱、力量不足,各地要依靠政府和基层组织,建立起农村交通安全责任制,发挥交警队的作用。
D.政府为了减轻流通企业的税收负担,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将扩大到部分鲜活肉类产品,从而调动流通企业的积极性。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西塘最著名的不是那些桥,也不是铺在地上只有薄薄一层的石皮弄,而是有“烟雨长廊”之称的廊棚。长长的沿着西塘河而建的“烟雨长廊”有1 000多米,________,________。走在下面既无日晒雨淋之苦,又可尽览水乡烟雨秀色。“烟雨长廊”其实只是西塘人家伸长的屋檐。西塘人在水边老屋里住着,也顺便做一点买卖,他们或端着饭碗,或坐着板凳闲聊,偶尔跟路人点个头,脸上的笑也是淡淡的,就像西塘河的水。
A.是众多江南水乡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 也是古镇中独一无二的建筑 B.是古镇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 也是众多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 C.是众多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 也是古镇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 D.是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 也是众多古镇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从全球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各有偏重:以“数字城市”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重点是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①________________;以“智能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②________________,以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③________________,重点是信息通信技术在文化消费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是,科技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主流,管理型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渐被重视,但与人们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关注较少。
5.下面是中国邮政邀请黄永玉先生设计的2016年一套两枚猴票《丙申年》的主体图形。请选择其中的一幅,简要介绍画面内容,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本诗前四句描绘了梅花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四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爱花怜花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述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社会生产便日益明显地区分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两大部分。社会分工促成了物质生产者与精神生产者的分化,两种生产力因而在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有自身内在特征的生产力形态。物质生产力主要面对人同自然的物质关系,具有实用的、基础的、物质形态的主导品格;而文化生产力则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力”。马克思将语言、文学、技术能力等归于后者,使其显现出更偏重于人类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
两种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文化生产力具有其精神生产的独特性,是社会意识、心理、关系等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同时在文化生产力中,生产主体将自身强烈的主观因素,诸如思想、意志、情感、愿望等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以某种有形无形的方式体现在产品中。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是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同样是产品生产过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电子时代智能生产力,显著标志是文化与经济、科技崭新关系的建立,其重要特征是“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化”,及由之产生的当代文化、科技、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随着传媒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来临,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复杂科技化的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像影视出版、体育比赛,乃至广告娱乐、信息传播等产业,已越发成为庞大的产业集团,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进入市场、产业,文化中融入经济、科技、商品的要素,其本身已具有经济力、科技力,已成为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生产力代表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基本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如人们对书籍、音像、艺术品的需求,对娱乐、旅游、信息与网络等服务的需求。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必然内含着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既有其独特的发生发展史以及对生产者精神创造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有对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同时还受生产条件包括物质技术水平的限制。
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文化发展投以极大的关注。更多的国家民族认识到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各国普遍关注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经济发展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脱离人文背景的发展没有灵魂。人类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还包括过上充实、满意、有价值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因此,文化作为发展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这一次要地位。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核心的话题之一。(有删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