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现状、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兴趣和学校课时安排的时间来选择所要参加的培训课程,充分照顾到教师的个体差异。这种具有自主选择空间的教师在职培训,为教师个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奠定了基础。
在法国,初等教师教育由省负责管理,中等教师教育由学区负责管理,专门化较强、较普遍的教师在职培训则由国家负责。
在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要求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之后,继续在高校注册修习专业教育课程或师范教育课程,以更新知识。
(四)培训内容多样化
培训内容广泛,有针对性,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又一特点。由单纯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扩大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方方面面,培训内容的结构、体系更趋合理,针对性强,使教师能系统地进行系列课程的进修,充分满足各类教师的不同需要。
英国将进修课程按程度不同划分成五种:补习课程、高级研究文凭课程、教育学士学位课程、硕士学位课程和短期课程。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丰富多样,课程内容设置丰富,尤其重视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认识自我等自我发展机制方面的培训,主要着眼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五)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世界各国采用培训班、研修班和课题研究、自学、学术报告、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社会考察等形式,教师自我进修或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研修等途径,实施时间长短不一、形式多样的教师在职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参加培训的要求。
近年来,在英美等国出现了一种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的新形式,它使培训更加贴近学校和教师实际,从而改变了中小学教师到大学里接受培训的局
9
面,培训机构送教上门,把培训随时随地渗透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更易于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且针对性强,因而效率更高。
其他国家也出现了一些依据本国国情、具有地方特色的进修方式。如日本的海上研修,通过在航行中的研讨及靠港后的考察、参观,打破了地域和学校界限,使学员扩大了视野,获得了较好的研修效果。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为中小学教师开办的诸如“讲习班”、“研究会”、“短期课程和讲座”等多种形式短期培训活动都是利用晚上或周末等业余时间进行。
(六)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
当今世界各国在大力推广教师在职进修的同时,也在努力延长教师职前专业训练的年限,由仅仅注重教学实践,转向更为广泛的学校经验,使教师职业成为学术水平较高并接受长时间专门训练的职业,使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紧密联系。
法国1989年《教育方针法》规定:在大学建立“教师培训学院”(IUFM),并于1990年开始实施,在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向未来教师提供新的职前培养教育以及对在职教师实施在职继续教育,使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实现一体化。
英国师资培训咨询委员会在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于1984年发表了《学校教师在职教育、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报告,其中提出了对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进行评价的九项指标。进入90年代以来,英国教师培训工作明确由教师培训管理署和教育标准办公室两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管理。教师培训管理署是认证职前教师培训的机构,并负责分配政府资助资金;教育标准办公室则对培训机构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级;教师培训管理署根据这些等级来给培训机构分配资金,以求提高受训者的培训比率。
美国有学者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多元教师培训评价理论。他们认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价值,最终表现为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对学生学业成绩提高产生影响的要素有:教师培训方案的性质、内容,教师的组织气氛和文化背景等。
10
德国对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工作进行评价的指标包括:(1)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满意程度;(2)参加培训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否得到提高;(3)中小学校长对本校教师参加培训的反馈意见;(4)教育行政部门的反馈意见;(5)基层培训人员对参加培训教师教学水平的反馈意见。
(七)在职培训机构培训层次提高
美国教师在职培训由各州教育委员会和地方学区学校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实施机构有高等学校及其附设的广播电视与函授教育机构、学区教培中心、教师专业团体以及教师所在的学校等。英国教师培训由教育部、地方教育局、大学和教育专业团体共同负责,实施机构有大学、教育学院、多科技术学院、开放大学。教师培养与培训目标是根据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需求和教师发展需要及可能性提出的,这一目标的提出决定了课程的设置、培训模式的选择以及培训质量的评估,因而具有导向作用。教师培养与培训目标已由帮助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达标方向,转为进一步帮助教师获得专业的发展。 三、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发展趋势
(一)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
过去各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是以合格学历课程为主。现在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都已达到本科学历水平,这使他们的在职进修由原来的低层次(学历达标)转向高层次(获取更高学位)。如日本推荐在职教师到新教育大学研究生院深造;英国目前有30所大学的教育学院(系)开设有关师资培训课程,其对象主要是一些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其多科技术学院(地位与学术水平同大学接近)的教育系,也都设有在职进修高级课程。
(二)重视对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
在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学历已经达标的今天,在职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发挥他们自我定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改进教学,首先必须改进学校工作,能使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而学校工作条件和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科学理论水平以及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因
11
此,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工作首先要搞好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使校长率先接受最新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及教学原则和方法,以提高他们管理学校和领导教学的能力。而抓骨干教师的培训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并通过他们带动教研组对教学改革发挥集体力量。基于此,现在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倍加重视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如日本开展的以校长、教导主任为对象的“学校管理工作研究进修”和“各科教学指导研究进修”等就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
(三)强调在职培训计划和课程的针对性
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越来越强调满足教师个人、学科发展及学校三个方面的需要。一些国家的师资培训机构都与中小学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教师、学校和地方教育当局的需要,根据需要制定计划和设置课程,并将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课程计划提前送到中小学、教师中心和有关单位,以便于教师和有关人员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如英国1978年师资培训咨询委员会关于《开展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的文件中就指出,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应按四个阶段实施,即查明需要,制定和执行总体规划,评估计划的效果,扩大培训效果。其中将查明需要放在四个阶段之首,并进一步指出,需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个人需要;二是学校学科组的需要;三是学校的需要。
美、日等国的师资在职培训工作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如美国众议院1983年通过一项法案,拨给州和地方2.5亿美元,专门用于教师的在职进修和新教师的培训;日本年年增加在职教师的预算,以保证其进修的顺利进行;法国1982年决定增加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其近期目标是扩大一倍,长远目标是增加两倍。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经费还很不充足,急需加大投入。
四、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使命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