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化学作业

物理化学作业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9:32:30

读书报告

摘要:通过阅读参考书籍,了解了水处理工艺中的混凝和沉淀理论。应用胶体双电层理论

分析了混凝剂的作用原理。总结了理想沉淀池和浅池沉淀理论要点,分析了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原理。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沉淀池,总结了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旋流式,斜板(管)沉淀的池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及设计参数。

关键词:混凝;沉淀;胶体

一、混凝

1.胶体双电子层理论

胶体由胶核、密实层及扩散层所组成,故称为双电层结构。由于胶核带负电荷(其表面电位ф称为总电位或表面电位或热力学电位),故在其表面将吸附并控制一层较密实且排列整齐的正电荷离子(该层表面称为滑动面,ф =0,其电位称为电位)组成胶粒,与其外的扩散层(被热运动扰乱其排列)中的正

电荷共同形成电性中和并组成胶团。扩散层外边缘的电位为零。

滑动面上的电位决定了憎水胶体的聚集稳定性。也决定亲水胶体的水化膜的阻碍,当ξ电位降低,水化膜减薄及至消失。 2.混凝机理

混凝剂对水中胶体颗粒的混凝作用有三种: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和卷扫作用。根据DLVO理论,要使胶粒通过布朗运动相撞聚集,必须降低或消除排斥能峰。吸引势能与胶粒电荷无关,它主要取决于构成胶体的物质种类、尺寸和密度。对于一定水质,胶粒的这些特性是不变的。因此,降低排斥能峰的办法即是降低或消除胶粒的动电位。在水中投加电解质可达到此目的。对于水中负电荷胶粒而言,投入的电解质即混凝剂应是正电荷离子或聚合离子,如果是正电荷离子是简单离子,其作用是压缩胶体双电层—为保持胶体电性中和所要求的扩散层厚度,从而使胶体滑动面上的动电位降低。若是聚合离子或是高分子物质,其直接吸附在胶核表面中和动电位,称为吸附-电性中和。

絮凝主要指脱稳的胶体或者微小悬浮物聚集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要使两个完全脱稳的胶体颗粒聚集成大颗粒的絮体,需要给胶体颗粒创造相互碰撞的机会。能够是脱稳的胶体颗粒之间发生碰撞的动力有两个方面,一是颗粒在水中的热运动和布朗运动,二是颗粒受外力(水力或者机械力)推动产生运动,这两种运动

双电子层结构图 对应胶体颗粒的两种絮凝机理,即由布朗运动所引起的胶体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异向絮凝”机理,由外力所引起的胶体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同向絮凝”机理。 胶体双电子层理论:胶体粒子是由化学元素组成,并且能在电场中移动,说明胶体颗粒是携带电荷的粒子。

1. 胶体颗粒结晶中的晶格取代胶体表面产生电荷。 2. 胶体颗粒表面某些化学集团在水中电离使胶体带电。 3. 胶体颗粒表面与水作用后溶解并电离使胶体带电。

4. 胶体颗粒对水中某些离子的吸附使胶体带电。

二、沉淀

1.理想沉淀池的基本假设:

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沉速始终不变。水流沿水平方向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并在流动过程中流速始终不变。颗粒沉到池底就被认为去除,不再返回水流中。理想沉淀池的工作情况见图。

沉速为u的颗粒以水平流速v向右

理想沉淀池示意图 水平运动,同时以沉速u向下运动,其

运动轨迹是水平流速v,沉速u的合成速度方向直线。具有相同沉速的颗粒无论从哪一点进入沉淀区,沉降轨迹互相平行。从沉淀池最不利点(即进水区液面A)进入沉淀池的沉速为u0的颗粒,在理论沉淀时间内,恰好沉到沉淀池终端池底,被称为临界沉速或截留速度,沉降轨迹为直线Ⅲ。

沉速大于u0的颗粒全部去除,沉降轨迹为直线Ⅰ。沉速小于u0的某一颗粒沉速为ui,在进水区液面以下某一高度i点进入沉淀池,可被去除,沉降轨迹为虚线Ⅱ。而在i点以上进入沉淀池的ui颗粒未被去除,如实线Ⅱ,虚线Ⅱ与实线Ⅱ平行。

2.浅池沉淀理论

沉速等于颗粒的去除率,用Ei表示:

Ei?ui

Q/A 式中 Q—流量,m3/s;

A—沉淀池的表面积,也是沉淀池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即为沉淀池面积,㎡。

由此式可知,提高悬浮颗粒去除效率的途径是:一是增大颗粒沉速,二是增大沉淀面积。在沉淀池容积一定的条件下,池深越浅,沉淀池面积越大,悬浮颗粒去除率越高。此即“浅池沉淀原理”。将平流式沉淀池加设底板可以提高处理能力。但是,如此分层排出污泥有一定难度。为解决排泥问题,可把众多水平隔板改为倾斜隔板,并预留排泥区间,这就变成了斜板沉淀池。用管状组件(组成六边形、四边形断面)代替斜板,即为斜管沉淀池。斜板(或斜管)沉淀池沉淀面积是众多斜板(或斜管)的水平投影之和,沉淀面积很大,从而减少了截留速度。又因斜板(或斜管)湿周增大,水流状态为层流,更接近理想沉淀池。

特点浅层理论的应用 (1)水力条件好(R小),Re小,Fr大,有利于沉淀; (2)水流为层流,沉淀效率高,产水量大; (3)倾角为60°便于排泥;

(4)水流可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流动,颗粒沉于斜管底部,而后自动下滑。 (5)由于停留时间短,其缓冲能力差; (6)对混凝要求高;

(7)维护管理较难,使用一段时间后需更换斜板(管) 设计计算

(1)沉淀池面积A?Q q选定表面负荷(2.5-3.0mm/s),计算得到面积A。 (2)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h5(=4.66m) 式中:

h1--超高0.3m;

h2---清水层高度1.2m;

h3--斜板(管)按60°自身高度0.866m; h4--配水区高度1.5m h5--污泥斗高度0.8m。

三.比较沉淀池的优缺点,使用条件以及设计参数。

1.给水处理中各种沉淀池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及设计参数

沉淀池形式的比较

形式 平流式沉淀池 优点:1.造价低 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 3.对原水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大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 缺点:1.占地面积大 2.不采用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较困难 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优点:1.沉淀效率高 2.池体小,占地少 缺点:1.斜板(管)耗用较多材料,老化后需更换,费 2.对原水浊度适应性较平流池差 3.不设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困难;设机械排泥 时,维护管理较平流池麻烦 1.可用于各种规模水厂 2.宜用于老沉淀池的改建, 扩建和挖潜 3.适用于需保温的低温地区 优缺点 一般用于大、中型净水厂 适用条件 斜板(管)沉淀池 用较高 竖流式沉淀池 优点:1.水流与沉降颗粒运动方向相反 2.去除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水流速度的颗粒较高 缺点:1.表面负荷小导致占地面积增大 2.处理效果差 现已基本不被采用 辐流式沉淀池 优点:1.可处理高浊度水 2.多为机械排泥,排泥方便 缺点: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可用于处理黄河上游高浊度水的净水厂 旋流式沉淀池 (沉砂) 优点:占地少,沉砂效果好,构造简单,水头损失小 缺点:作沉淀时,叶片会破坏絮凝体,沉淀效果较低 适应于小型净水厂 2.污水处理中各种沉淀池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及设计参数 沉淀池形式的比较 形式 平流式沉淀池 优点:1.沉淀效果好 2.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3.施工简单,平面布置紧凑 4.排泥设备已趋定型 缺点:1.配水不易均匀 2.采用多泥斗排泥时,每个排泥斗需单独设排 泥管各自排泥,操作量大 3.采用机械排泥时,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 高 竖流式沉淀池 优点:1.排泥方便,管理简单 2.占地面积小 缺点:1.池子深度大,施工困难 2.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差 3.池径不易过大,否则布水不均 辐流式沉淀池 优点:1.多为机械排泥,运行可靠,管理较简单 2.排泥设备已定型化 缺点: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优点:1.沉淀效率高 2.停留时间短,占地少 适应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优缺点 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适用条件 斜板(管)沉淀池 缺点:1.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差 2.在一定条件下,可孳生藻类,给维护管理带来 困难 旋流沉淀池 (沉砂) 优点: 作沉砂池时,沉砂效果好,占地少,运行稳定, 维护管理方便 缺点: 需用水冲洗排砂管,池形较高 适应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3.设计参数

各沉淀池设计参数

搜索更多关于: 物理化学作业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读书报告 摘要:通过阅读参考书籍,了解了水处理工艺中的混凝和沉淀理论。应用胶体双电层理论分析了混凝剂的作用原理。总结了理想沉淀池和浅池沉淀理论要点,分析了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原理。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沉淀池,总结了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旋流式,斜板(管)沉淀的池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及设计参数。 关键词:混凝;沉淀;胶体 一、混凝 1.胶体双电子层理论 胶体由胶核、密实层及扩散层所组成,故称为双电层结构。由于胶核带负电荷(其表面电位ф称为总电位或表面电位或热力学电位),故在其表面将吸附并控制一层较密实且排列整齐的正电荷离子(该层表面称为滑动面,ф =0,其电位称为电位)组成胶粒,与其外的扩散层(被热运动扰乱其排列)中的正电荷共同形成电性中和并组成胶团。扩散层外边缘的电位为零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