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第一个亲子交流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谐家庭基金发布 中国第一个亲子交流现状调查报告
一、背景
亲子交流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包括面对面的交流和借助媒介的交流。父母子女之间的交流是父母了解子女的行为、心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子女通过家庭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机制,它是影响子女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长,自我意识的加强,许多的家庭在父母子女的交流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父母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了解他们的想法,接受他们的建议,或者只重视某一方面的沟通(比如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沟通;子女认为父母不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想法,父母在沟通时的态度蛮横,因此对与父母的沟通存在抵触情绪,更愿意和同龄朋友交流。
Grotevant和王树青的研究发现,与父母保持良好沟通习惯的子女在个人发展中能够展现良好的自我认知性,而与父母沟通不良的青少年则更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或行为问题,并会出现一些角色认知或扮演方面的问题(王树青, 张文新, & 陈会昌, 2006)1。有研究发现,目前在青少年中主要存在的亲子沟通问题是来自父母的过度约束、误解和否定,这些问题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抑郁和社交焦虑指数则显著正相关(方晓义, 戴丽琼, 房超 & 邓林园, 2006)。正是由于亲子沟通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它才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焦点。
已有的对于亲子沟通的研究主要涵盖了五方面内容:沟通的主要内容、沟通的频率、沟通的主动性、沟通的满意度和沟通中潜在的问题。对于亲子沟通状况的研究主要包括了沟通的方式、亲子交流的主要话题、沟通频率、沟通的主要场合、沟通的主动性以及亲子双方对于沟通的重视程度和满意度。基于对亲子沟通状况的分析,一些研究还探讨了影响亲子沟通的一些重要因素。
首先,父亲和母亲与子女间的沟通有不同的方式和内容,青少年与母亲的沟通频率、沟通话题都多于与父亲的沟通,而且对于与母亲的沟通满意度也较高,这部分是因为母亲的沟通主动性高于父亲2。另外,一些研究发现,家庭中女性成员的沟通积极性要高于男性成员, 12
部分内容转引自:房超, & 方晓义. (2003). 转引自:房超, & 方晓义. (2003)
1
这不仅体现在母亲比父亲的沟通积极性高,还体现在女孩比男孩的沟通积极高。
其次,研究对于孩子的年龄与沟通是否存在关系有不同的观点。Jackson认为,尽管青春早期(9/10-12/13岁)的青少年沟通的开放性和主动性高于青春中期(13/14-15/16岁)的青少年4,但是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显著差别5。而Collins和方晓义的研究则认为,青春中期的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中存在更多的问题,冲突也更激烈 (方晓义 & 董奇, 1998)6。Vangelisti则发现,不同年龄段亲子沟通的主要内容也有所不同,青春期中期的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更多涉及到父母对青少年行为的约束,在课外活动和异性交往等话题上沟通较多;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沟通问题产生的频率也会降低7。
一些研究将家庭环境或氛围分成温暖、支持和敌意、强制两个维度。Martha利用4年时间追踪了335个从青春早期进入青春中期的青少年家庭,发现在位于温暖、支持维度的家庭中,亲子沟通更为直接、开放,并更能耐心理性的处理分析,较少出现沟通问题;而在较为敌意、强制的家庭氛围中,亲子间的沟通缺乏耐心、对分歧的处理或更为激烈或回避问题,潜在的问题也较多(房超 & 方晓义, 2003)。
一些针对父母特征(如教育程度)对于亲子沟通的影响的研究发现,这些特征因素主要通过一个中介变量——家庭结构产生影响。核心家庭比单亲家庭的亲子沟通更为频繁,冲突更少;离异家庭比完整家庭潜在的亲子沟通问题更多(雷雳,王争艳,刘红云等, 2002;王争艳,刘红云,雷雳等, 2002)。
其它一些针对青少年成长或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中也提及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方晓义在“家庭诸因素与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关系”中提出家庭沟通是减少与初中生的吸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在沟通方面的得分越高,初中生的吸烟概率越低(方晓义等, 2001)10。辛子强通过对“小学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进行研究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在亲子沟通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儿童的家庭的得分(辛自强等, 1999)11。
尽管很多研究都承认,在父母和子女沟通良好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感到焦虑和抑郁的可能性更低,更加自信和自尊;而亲子之间沟通不足或者无效的沟通可能会使得亲子关系逐渐变得淡薄,并且危害到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成长。但是目前中国对于青少年家庭亲子沟通的研究很少,即便如此,在有限的研究中也大多是将亲子沟通作为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某一构成因素,并没有对亲子沟通进行专门的全面研究。
9
8
3
34
转引自:房超, & 方晓义. (2003)
对于青春期三阶段(早期、中期、晚期)的定义有不同的标准,男孩和女孩的青春期年龄也有区别,这里统一将青春期前期定义为9/10-12/13岁,青春期中期为13/14-15/16岁。 5
转引自:房超, & 方晓义. (2003) 6
转引自:房超, & 方晓义. (2003) 7
转引自:房超, & 方晓义. (2003) 8
本研究的内容转引自房超, & 方晓义. (2003). 9
转引自:房超, & 方晓义. (2003) 10
转引自:房超, & 方晓义. (2003) 11
转引自:房超, & 方晓义. (2003).
2
二、调查设计与样本
2.1 调查设计
为了了解中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现状与问题,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谐家庭基金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共同组织了一项调查,本次调查是中国第一个关于亲子交流现状的大规模网络调查。鉴于以往一些心理学导向的研究主要是从心理测量的角度分析亲子沟通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程度,而对于与沟通行为的社会、家庭背景等笔墨不多,为了能够从社会行为、家庭背景角度更为全面地展现中国家庭亲子沟通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问题,本次调查更加关注于影响亲子沟通的各种因素,而不仅仅是亲子沟通的现状,并且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以扩大我们的调查对象的涵盖范围。我们的调查问卷发布在新浪网上12,由父母来回答问题,所以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家庭的父母。调查的时间段为2010年6月28日至2010年7月7日,问卷由33个封闭式问题构成,内容主要包括目前中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交流的内容和方式,交流中的冲突和潜在的问题,以及父母对于亲子交流现状的认知。
2.2 样本结构
一共有2349个父母参与了本次调查,有效问卷为2341份13。有2142个家庭只有1个孩子,199个家庭有2个孩子或以上孩子。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基于其与唯一子女的沟通状况;而对于有2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则认为父母回答的是与所有子女的总的沟通情况。当在本文的后半部分谈及孩子的性别或年龄与亲子沟通的关系时,由于有两个或以上子女的回答者并没有明确是第几个子女,所以分析只包括了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的性别或年龄是指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性别或年龄。
在问卷回答者中,641人为孩子的父亲,1,698为母亲,母亲占72.5%,远远超过了父亲的比例(有两名被访者未注明是父亲或母亲)。被访者共回答了2540名孩子的年龄与性别信息,这些孩子中,13岁以上所占的比例最高(44%),7至12岁的占36% ,6岁及以下的占21%;另外有两个或以上孩子的家庭的第二个孩子一般是6岁以下(47%),7至12岁和13岁以上的各占约26.5%。我们比较了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的年龄结构与样本中所有的孩子的年龄结构,发现差异不是很大。另外,无论是在所有的孩子中,还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中,男孩都占了60%左右。
表 1孩子的年龄
3岁以下 4至6岁 所有的孩子 频次 145 376 百分比 5.74 14.87 累计百分比 5.74 20.61 频次 95 313 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 百分比 4.45 14.7 累计百分比 4.45 19.1 1213
见链接:http://edu.sina.com.cn/blog/survey2010/index.html 有8个回答者没有报告孩子的数量,视为无效问卷。
3
7至12岁 13岁以上 总计 905 1102 2528 35.86 43.59 100.0 56.41 100.0 786 940 2134 36.8 44.0 100.0 56.0 100.0
表 2被调查者的孩子的性别
所有孩子的性别 女 男 总计 频次 1003 1504 2507 百分比 40.01 59.99 100.0 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的性别 频次 809 1310 2119 百分比 38.18 61.82 100.0 样本家庭主要是收入偏高的双亲家庭。在回答者中,双亲家庭占绝大多数(94.3%),未婚家庭为0.2%,离异家庭为5%,丧偶家庭占0.6%。由此我们的分析将家庭类别概括为两类,双亲家庭和单亲家庭(包括未婚、离异和丧偶家庭)。家庭月收入在3千和1万元之间的家庭占63%(其中3千至6千元的占39%,6千至1万元的占24%),收入在3千元以下的家庭有16%,1万元以上的有21%。
表 3家庭月收入
3000元以下 3000~6000元 6000至1万元 1万元以上 总计 频次 372 917 559 483 2331 百分比 16.0 39.3 24.0 20.7 100.0 累计百分比 16.0 55.3 79.3 100.0 从教育水平来看,样本中父母的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的父母拥有大专或以上教育水平,超过40%的父母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水平,7%的父母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初中以及以下教育水平的父母仅为5.3%。因此父母的职业分布也以白领为多,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职业占了被访父母职业的55%,18%的父母是办事员、办公室普通文员,10%是商业、服务业、生产、运输、农业从业人员,还有6%的父母目前没有工作14。
表 4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 高中或中专 频次 123 473 百分比 5.3 20.3 14
父母职业主要分为10类,但由于某些类别样本数量较少,为了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将其重新概括为6
大类。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