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理学
2)低温可延缓血凝 3)注射肝素
4)注射双香豆素--和维生素 K竟争,影响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等。 4.3.2促凝和加速凝血的方法:
1)压迫伤口,增加血液和伤口粗糙面的接触而使血凝因子易于激活。 2)血液加温(生理限度),促进血凝 3)注射维生素 K3以促进血凝。
5血型
5.1红细胞凝集反应 5.1.1凝集
当不同血型的两种血滴在波片上混合,红细胞则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凝集。 ※ 凝集机制是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反应
※ 凝集原:是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的糖蛋白,在红细胞凝集反应中作为抗原。 ※ 凝集素:在血浆中,能与不同个体的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称之为凝集素。
5.2血型
1)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人类 ABO血型系统 5.2.1输血
输血的原则:同类血型的人之间才可相互输血。 交叉配血试验:
(1)供血者的红细胞+受血者的血清 主侧 (2)供血者的血清+受血者的红细胞 次侧 如:两侧都不发生凝集反应----可输血 主侧发生凝集反应--------不可输血 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
次侧发生凝集反应--------应急情况下,缓慢少量输血 5.2.2家畜之间的输血 同种家畜首次输血较安全
5.3家畜血型的应用
1)利用血型去判断异性双胞胎中母犊的生育能力 2)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初生仔畜溶血病
3)利用受体和供体淋巴细胞的相容性去判断机体对异体器官或组织排斥反应的程度。 4)家畜的交叉配血试验
第3章 血液循环
教学学时:7学时
教学重点: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生理特性、心动周期、动脉、血压、微循环及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教学难点: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2.动脉血压德形成和影响因素;3.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心肌的生理活动
1.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1.1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征
1)普通心肌细胞(收缩细胞、工作细胞):心房和心室细胞。 2)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1.1.2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1.1.2.1静息电位
K向细胞膜外流动所产生的K跨膜电位--K的平衡电位 1.1.2.2动作电位 离子流向与离子通道
1)内向离子电流:正离子内流或负离子外流--→使膜电位升高趋正 2)外向离子流--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流--→使膜电位降低趋负 离子通道:
A.电压依从性通道:快钠、钾离子通道 B.化学依从性通道-化学门控离子通道 C.时间依从性通道
D.慢通道(背景电流):钙离子通道 动作电位曲线:
+
+
+
去极化过程 复极化过程 特征:复极时程较长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 0期----心肌细胞的去极化过程: 复极1期:(+30毫伏下降到0毫伏) 复极2期:(平台期)(0毫伏~0毫伏) 复极3期:(0毫伏下降到-90毫伏) 复极4期:(-90毫伏~-90毫伏) 1.1.3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快反应自律细胞(蒲肯野氏纤维) 1)复极1、2、3期和心室肌自律细胞一样。
2)复极4期:非静息期,缓慢地自动去极化,舒张期最大电位。 2、窦房结的P细胞(慢反应自律性细胞)的跨膜电位及特征 1)去极化:-70毫伏上升到0毫伏,钙离子内流。
2)复极1、2、3期--缓慢的复极化,钾离子外流。(0毫伏~ -70毫伏特) 3)复极4期:(自动去极化)舒张期最大电位。 1.2心肌的生理特性 1.2.1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1)有效(绝对)不应期:从0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化-55mv这段时间。 2)相对不应期--电位由-60毫伏?-80毫伏 3)超常期--电位由-80毫伏?-90毫伏 4)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兴奋性的高低和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相关。 A.静息电位的变化: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相关
B.阈电位的变化:阈电位上移和下移都会影响心肌的兴奋性。 (2)和钠通道的状态相关 1.2.2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1.2.2.1自律性的概念:心肌自律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条件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和能力。
1.2.2心脏内的自律性细胞
窦房结P细胞:70-80/分;房间束:60次/分;浦肯野氏纤维:20次以下/分。 A.正常起博点: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B.窦性节律:由窦房结控制的心律
C.潜在起博点:心脏除窦房结以外的其它自律性组织,在窦房结的兴奋控制下而不表现出其自律性。
D.异位节律:心脏在窦房结的兴奋被阻断后,其它节律性组织控制的心率。 1.2.2.3影响自律性高低的因素:
1)最大复极(舒张)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2)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取决于慢钙离子内流与K离子外流的速度对比所产生的净内向电流的速度。
1.2.3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1)心肌细胞兴奋传导的特点:跨膜传导,功能合胞体。 2)心肌细胞传导兴奋的速度:快-慢-快的特点。
3)房室延搁:房室结细胞传导兴奋的速度特别缓慢的生理意义? 4)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A.心肌细胞直径。
B.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合幅度。 C.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 1.2.4心肌细胞的收缩性
1)心肌收缩的特点: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2)心肌细胞兴奋对细胞外Ca离子的依赖 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4)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 1.2.5离子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K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2)Ca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3)Na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
++
1.3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