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表格式
卷首语:
亲爱的同学们:拿到这些历史学习资料的时候,你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认真阅读,深刻理解,主动去探究历史这一学科,学好历史,从历史现象中学会分析人物事件的善恶美丑以及对社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学会做人,不要让老师的心血付之东流,记住我永远爱你们!真诚祝福你们都能够成才成人,两鬓斑白时无怨无悔,我的孩子们,趁现在还年轻,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谱写你不平凡的人生华章吧! ------(致九年级年级175、176班学生 师寄语) 世界古代史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识记] 1.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形成。世界上的人类可分为三大主要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种族无优劣: 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 2. 完全形成的人
进化阶段 早期 猿人 晚期 早期 智人 晚期 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3.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人类最先进入----------原始社会 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原始社会母系1、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2、农业和采集业为主,妇女在生产(特征:氏族 中占据主导地位 3、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 生产力低父系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2、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下,人类氏族 进步,商品生产出现 3、男子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
主 要 代 表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4.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形成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古印度:金字塔 地点:古代埃及(前3500年)、非洲尼罗河流域; 功能: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地点:古巴比伦(前3500年),西地位: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古巴比亚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较完备的成文法典。X k b 1 . c o m 伦: 底河) 《汉谟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前s大河 拉比法18世纪); 典》 流域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人地点:古代印度(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古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类文形成等级制度。 明的古代印分四个等级: 特点:各个等级之摇篮 度:种1婆罗门(祭祀、贵族——掌握神权); 间高低贵贱有别,姓 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下一等级的人没制度 3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资格从事高一等 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级的职业,不同等4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级的人不得通婚。 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古代中国的分封制 地点:发源黄河\\长江流域(前2070年), 了解它们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 西方文明与海洋有关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海洋文明)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1.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的中心在:最先在克里特岛、后在迈锡尼 2、斯巴达、雅典
A、斯巴达 (崇尚武力,少数奴隶主贵族掌权) B.雅典.雅典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是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雅典在伯利克里当政期间,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伯利克里的改革 内容: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表现:
政治上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上 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评价:
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3.罗马共和国的兴亡X|k |b| 1 . c|o |m ①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②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成为地中海霸主。
③公元前1世纪,发生严重社会危机,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由共和国变成帝国。
④公元1、2世纪,帝国由于内战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局势安定,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⑤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⑥476年,西罗马被日尔曼人灭亡,标志西欧奴隶制结束,封建社会开始(进入中古社会) ⑦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罗马帝国(前27~476年)—与中国秦朝、汉朝同期。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封建化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 统 一 学习榜样 改革内容 公元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中国隋、唐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意义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起来。 其他
A、“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B、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 景 领导人 经 过 1、国家不统一,部落间相互仇杀 2、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的入侵,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 穆罕默德 1、 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 2、 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元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 公元630年,兵临麦加城,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4、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w w w .x k b 1.c o m 重要动力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特点:等级森严) 政治 日耳曼人灭西罗马帝国建立法兰克王国表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P31) 西欧土地制度以土地为纽带,是西欧实行有条件分封,欧洲封建等级制发展起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 来 教会 罗马教廷至高无上 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切 城市 1、10世纪时,西欧城市发展起来 2、市民阶级形成,早期资产阶级出现(来源于富裕商人和银行家) 拜占廷 帝国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战争名称 希波战争 期 亚历山大东前4世纪后期 征 时间 前5世纪早期——中希腊获胜 结果 影响 希波战争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冲突. 1、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圣索非亚补充:与西罗马帝国灭亡相距一千年 大教堂) 2、15世纪时为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表现:政治上和王权分庭抗礼 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 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攻入埃及,灭波斯,最远达到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印度 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罗马帝国扩前27年——公元2世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张 (大秦) 纪 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一方面,罗马帝国征服和统治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对战争的评价 有利面:有利于征服地区与被征服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弊端(不利面):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