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史备考资料

新闻史备考资料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8 1:13:00

复习思考题:

一、为什么说宋代新闻事业有较大发展? 1、出现了朝廷官报──邸报 2、出现了民办报纸──小报

3、出现了新闻审查制度──定本

4、出现了雕版印刷的报纸(雕版印刷始于隋朝) 二、外国人在中国主要创办了哪些报刊?

性质 : 在华外报的出现及其向中国内地的步步深入是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扩张同步进行的,

主要外文报纸: 香 港:《香港钞报》(《香港公报》)《中国之友》《香港纪录报》《德臣报》《孖剌报》 上 海:《字林西报》《大美晚报》 《华洋通闻》 《文汇报》 天 津:《中国时报》 《京津泰晤士报》 传教士所办主要报刊:

《遐迩贯珍》月刊,1853年,香港 《六合丛谈》月刊,1857年,上海 《中外新报》半月刊,1858年,宁波 《中外杂志》月刊,1862年,上海 《教会新报》周刊(《万国公报》),1868年,上海

《中西闻见录》月刊,1872年,北京 《格致汇编》月刊,1876年,上海

《上海新报》1861年,上海 《申报》1872年,上海 《字林沪报》1882年,上海 《时报》1886年,天津 《字林汉报》1893年,汉口 《新闻报》 1893年,上海

三、王韬对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第一位报刊政论家。部分政论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他所创办的《循环日报》:是中国第一家以政论为灵魂、鼓吹变法自强的铅印报纸。 办报思想

①论述报纸的多种功能。 ②提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 ③提出言论自由要求。 ④要求允许国人自由办报。

四、梁启超在戊戌维新前后办过哪些报刊,有何影响?对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报刊活动:(1)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负责编撰。

(2)1896年在上海参与了《时务报》前期筹备工作。并任总主笔,掌管报纸的编辑评论,负责文字工作。 (3)参与《湘报》、《知新报》的筹办。 (4)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 (5)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半月刊。 (6)1904年在上海参与《时报》筹办和撰稿。

新闻事业贡献:梁启超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早期改良派的新闻思想,第一个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新闻理论。他的关于报人思想品德修养的主张一直是我国新闻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新闻传播的发展影响巨大。1.提出了“耳目喉舌论”,创造了“时务文体” 对近代报刊的功能及作用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认为报刊关乎国家的兴衰,是国家的“耳目喉舌”,国家的强弱与报纸的多少是成正比的,强调报纸对于国家的去塞求通的重大作用。 (2)报纸的\两大天职\说:①\监督政府\,②\向导国民\。 (3)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

①\宗旨定而高\,②\思想新而正\,③\材料富而当\,④\报事确而速\。

(4)健全舆论的主张,阐述了什么是舆论,舆论的形成,报纸与舆论的关系等。 (5)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和煽动的方法。

五、试述梁启超新闻思想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见31页

梁启超提出的四项办报原则

(1)宗旨定而高。他认为报纸的最高宗旨是\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 (2)思想新而正。他认为报纸宣传的思想\不可不新\。

(3)材料富而当。他认为报纸应该是\全世界之知识,无一不具备\,但必须严格选报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字之益\。

(4)报事确而速。他认为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及时,应该不惜\费重资以求一新事\。 对今天新闻工作者仍有影响

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浸润法和煽动法对今仍有影响

六、就“萍水相逢百日间”谈谈感想。

1926年邵飘萍林白水被反动政府杀害相距不过百余日新闻界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政府实行言论禁锢政策,新闻不自由卖出与政府严密控制之下,邵飘萍和林白水不怕牺牲不屈不挠,以身殉报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学习.

七、谈谈《新青年》的创办及发展过程? 它的贡献是什么?  《新青年》发展的三个阶段 ⑴《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初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它一经创刊就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第一阶段陈独秀独立创刊)

《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的主要宣传内容是: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发起文学革命运动。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针对封建文化的束缚,打出了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向青年提出了六方面的要求:

①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④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⑵ 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编辑部随之迁到北京。1918年起改组为同人刊物(第二阶段)。编辑部同人有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鲁迅、刘半农等。1918年11月,李大钊在第五卷5号发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文,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该刊首先注入了马列主义的宣传内容。后来,陈独秀也撰文宣传马列主义。1920年,陈独秀在筹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过程中,将第七卷第6号编成《劳动节纪念号》,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新气象,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新的集合点”。这一期发表了陈独秀的《劳动者的觉悟》、李大钊的《MAY DAY运动史》以及大量的全国各地工人劳动、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和材料,详细披露了资本主义剥削下工人奴隶式的生活和苦难。 ⑶1920年9月第八卷1号起,《新青年》改组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改组后的《新青年》加强了马列主义的宣传。新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译介关于苏俄革命的文章,向广大读者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励、团结许多人从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积极的准备。1921年7月该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不久由陈独秀再任主编。1922年7月停刊(共54号)。 《新青年》的主要贡献

(一)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新青年》从创刊起就提出了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三)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八、为什么说五四前后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把中国的新闻事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西方社会的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在中国广为传播,以《新青年》为龙头、以学术报刊为主体的启蒙报刊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接着是中国的“大革命”时期,一方面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封建集权专制废弛,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黄金时期新闻传播的发展表现在5个方面:

1、在百家争鸣报刊发展的热潮中,无产阶级报刊脱颖而出; 2、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报刊的新变化与共产党报刊的新发展;

3、民营的企业性大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北京的《世界日报》如日东升,蒸蒸日上;天津的《大公报》起死回生,再造辉煌;上海的《申报》《新闻报》继续发展,更上一层楼;

4、中国的广播传播诞生与通讯社初步发展; 5、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得到重视。

九、邹韬奋对新闻事业有哪些贡献和影响?

贡献: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主办过6刊1报,撰写评论、通讯报道达数百万字,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全国拥有56处总分支店,对中国进步新闻文化传播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 邹韬奋报刊工作经验:

第一、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韬奋主持《生活》周刊,“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 第二、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他办的刊物上都有“读者信箱”专栏,他亲自阅读读者来信,用多种方法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第三、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第四、推崇“视传播如生命”的傻子精神。 十、《新华日报》如何在斗争中成长?

自1938年1月11日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停刊,它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声中,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角和旗帜。它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旗帜,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式,进行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两手斗争。

《新华日报》围绕着反对新闻检查、反对封锁新闻来源、反对破坏发行工作、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方面,与国民党展开了长期的、艰苦的斗争。具体方法:拒检、暴检(开天窗) 1941年1月18日刊出的周恩来为皖南事变写的两个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就是拒检的成果。 《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进行了整风运动。《新华副刊》即是整风改革的硕果。这是一个文化性的综合副刊,兼顾新闻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新华日报》为了开拓销路,除派自己的工作人员上街发行外,专门组织了自己的发行队伍,采取伪装、分散邮寄的办法,把报纸寄到外埠读者手中。报社还招收了一些穷苦孩子卖报,把他们培养成了机灵的报童。《新华日报》最高发行量达5万份,国统区人民称它为“灯塔”、“北斗报”。毛泽东说它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的又一个方面军。报社从领导到所有工作人员组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新华军”,特别能战斗。国民党元老于佑任曾为它题写报头。

搜索更多关于: 新闻史备考资料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复习思考题: 一、为什么说宋代新闻事业有较大发展? 1、出现了朝廷官报──邸报 2、出现了民办报纸──小报 3、出现了新闻审查制度──定本 4、出现了雕版印刷的报纸(雕版印刷始于隋朝) 二、外国人在中国主要创办了哪些报刊? 性质 : 在华外报的出现及其向中国内地的步步深入是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扩张同步进行的, 主要外文报纸: 香 港:《香港钞报》(《香港公报》)《中国之友》《香港纪录报》《德臣报》《孖剌报》 上 海:《字林西报》《大美晚报》 《华洋通闻》 《文汇报》 天 津:《中国时报》 《京津泰晤士报》 传教士所办主要报刊: 《遐迩贯珍》月刊,1853年,香港 《六合丛谈》月刊,1857年,上海 《中外新报》半月刊,1858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