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大校园雕塑成品
安大校园雕塑
安徽大学多年来注重创建优美环境,通过联系校史名人后代、校友、群众团体等开展校园文化景点建设,先后建成第一任校长刘文典纪念室和纪念雕塑、文化科技名人景观墙、孔子铜像等文化景观和设施,对促进学校学术文化繁荣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走进安大
磬苑校区东门的正面,金光闪耀的 是毛泽东同志手书之安徽大学校名,承载着安徽大学的荣耀。门的两边,各立四根方型石柱,寓意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乃顶天立地之人、擎天栋梁之材;每根石柱上端,均镂有篆体印状“ 安徽大学”四字阳文,印者信也,寓意诚信终是为学之根基、人生之立足处,体现着“至诚”的校训精神,师生经受此等精神之濡染,遍历世界、毕其一生不脱此等精神之烙印,正可光大我安徽大学之声望、永续我安徽大学之气脉。近门南侧,又有安徽省广德县人民政府赠送之花岗岩石,石体重八十余顿,仿佛未曾切磋琢磨的巨型玉璞,浑然天成,质朴自然。
广场之南北两侧,有八座以赵朴初先生手迹为主体的多字体校训卧石。 广场中心,则有源头活水迭宕而下,从草体“理 徽 朴”三个大字间蜿蜒流过,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理 徽 朴”三字既标示出学校特色学科徽学的理学(占据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主流、影 响长达数百年之程朱新安理学)、朴学(冲破二千余年中国封建思想羁绊、开近代讲求实证科学先河之戴东原等乾嘉考据学)两大精神层面之核心对象,又内含着我安徽大学培育如理学一般润物深远的校园精神、如朴学一般谨严缜密的学术作风的宏大气魄。倘从字面理解,“徽”是指我安徽大学乃安徽人民之大学,学校目标的侧重点尚在于为安徽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培养人才,产、学、研等中心环节要围绕安徽建设发展之需做文章;“理”则张扬科学的理性精神;“朴”则质朴,乃我皖籍思想大家老子所谓之“虽小,天下莫能臣”的“道”,亦即世界之规律与真理。
图书馆,以我安徽大学首任主政(1928)刘文典之名为 名,称“文典阁”。一者,可令我辈后学铭记先贤创立之功德;再者,“文典”乃文献典藏之省称,
与图书馆功能一致。图书馆称“阁”,复与古代四库之“文渊阁、文昌阁、文澜阁”等相仿佛,以示学术流传,渊源有自。
安大文典阁北面成排的名人景观墙十分吸人眼球,与文典阁共同成为安大的一大特色。墙体两侧分别排有历代著名人物,如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明代名医李时珍等。除了刘校长的是名副其实的圆雕之外,其他均为石碑上的刻像,这样的搭配,使之又增添了一分肃穆而神秘的感觉。
人文楼门口屹立着一尊孔子雕像,这座雕像本是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于2007年赠送我校的,雕塑的背后是汤恩佳的赠言。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孔子文化本身,更承载了我们安徽大学的校园文化精神。
狂人刘文典
刘文典半身铜像坐西朝东,安放在文典阁东门前。铜像的汉白玉基座正面嵌刻的“刘文典教授”五个鎏金大字格外显眼,基座背面镌刻有刘文典的生平简介。铜像后面是建筑面积四万余平方米、高8层的图书馆。图书馆以“文典阁”命名,以示办学薪火相传,后来者勿忘前贤之功德。刘文典纪念室设在文典阁内,其“刘文典纪念室”的牌匾由前任安大校长黄德宽教授题写。
刘文典于1889年12月出生在安徽合肥,原名文聪,字叔雅,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家之一,一代国学大师。曾在芜湖安徽公学学习,因聪明好学,积极上进,为该校教师陈独秀、刘师培的赏识,并受到他们反封建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他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发表了不少宣传民主、倡言共和的文章。1917年,他被聘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五四”期间,担任《新青年》编辑部英文编辑和翻译,坚定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一边。在学术研究上,他选定古籍校勘学为终身所系,192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淮南鸿烈集解》,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主攻校勘学的同时,他还积极从事外国学术名著的翻译,表现了旺盛的学术活力和敏锐的学术触觉。
1927年刘文典任安徽大学校长。在他就任校长期间有一段流传较广的学界旧闻。1928年,国民政府主席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蒋介石巡视安徽,召见刘文典,话不投机,二人吵骂起来。详情已经无从得知,后世流传的版本众多,但
后来统一为“刘文典痛斥蒋介石”这个版本。“当面顶撞蒋介石,大学校长百年独此一人。”说的即是刘文典先生。
虽然刘文典在安大的时间仅有一年,但黄德宽教授认为“刘文典的办学思想、治学精神,尤其是他崇高的品格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他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安大,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刘文典留下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东西,将在安大永远发扬光大,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安大人”。
当年,刘文典主政国立安徽大学,一句“大学不是衙门”针锋相对于蒋介石以致落狱,这个故事如今在新区发芽生根,同样激励着一茬又一茬的安大人。文典阁门前的那尊刘文典铜像,不修边幅,狂妄不羁,辉映在那些忽明忽暗的徽派建筑间,寂寥且孤傲。
磬苑之初
2003年,磬苑才有本科生入住。那时,学校一片荒凉,甚至都没有水泥路。而如今,屋舍俨然,草木精神。2003级毕业后,学校感念于他们的巨大牺牲,特制作一枚名为“拓荒者”的雕塑立于学生公寓枫园楼前,校长黄德宽撰文以记之:磬苑肇兴,岁在癸未。树蕙滋兰,四千子会。芳草萋萋,楼宇巍巍。博学笃行,理朴流徽。寒暑四度,于翔于飞。铭兹为念,寸草春晖。
天鹅湖旁也有一座与2003年有关的雕塑,其直接对书本的造型进行设计,以翻开书页的形式表明03级翻开了新的一页,与校园书香相契合。
和谐校园
据记者采访,大部分同学都只对文典阁西门的“刘文典”以及名人景观墙有深刻印象,这主要因为很多同学还未曾逛遍校园。在被采访的同学当中,去过安大南门的人都对南门的大鼎有印象,但对于安徽大学四个字的镂空雕塑,因为其字体很特别,没有细看的同学并没有发现上面刻着的是校名。同学们每天上课都会多多少少路过一些校园雕塑,但是并没有多少同学表示对这些雕塑有兴趣或了解这些雕塑的背景。行政楼一名保安说:“社科楼的鼎和“情深”、
行政楼边上的“钟灵毓秀”以及都是校友赠送的。关于学校雕塑,了解的人并不多。”
其实总的来说安大能真正算得上雕塑的不多,有好多说不上名字的“无名”雕塑。在博南博北均有这些造型奇异、充满趣味、令人遐想的雕塑。好多人都说是用来辟邪的,当然这不是崇尚迷信,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些雕塑是因安大为了保护她的孩子不受任何灾难影响,让这美丽的校园和可爱的学生永远幸福平安而存在的,委婉的体现了她建设和谐校园的美好愿望和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空间,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状态的集中体现。校园中的许多雕塑,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雕塑是校园物质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校园的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并体现着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取向。校园雕塑是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一种表现类型,积淀着历史、文化和传统,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对雕塑这一文化载体的理解和审美过程,可以让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对真善美的感悟,增强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可以使师生们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得到放松和休息,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校园雕塑这一校园文化的缩影,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我们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用心去解读和体会。
新闻一班第二小组
组长:唐宁
组员:徐冉 操节起 张莎 刘倩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