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漫步赣州古城墙
客家大院
客家大院
客家大院
客家大院
从城墙开始,从城墙结束,匆匆赣州古城一游,基本揽尽了赣州精华,其实除了地面上可见的古城墙,在赣州古城的地下,还有一座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这就是福寿沟。可惜福寿沟可不是一般游客可以探寻的,它修建于北宋时期,工程由数度出任都水丞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是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它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
正是因为福寿沟,赣州旧城成为国内少有的不怕水淹的城市,老人们说赣州是座“浮城”,而且是乌龟形,龟首在城南,龟尾在城北,不管江水怎样涨,赣州城都能跟着浮起来,其实这都是千年前刘彝留给赣州百姓的福利。无论是城墙上铭文砖也好,隐藏在地下的福寿沟也好,赣州古城其实告诉我们,古人们一丝不苟,功利千秋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科技虽然进步了,但道德却退步了。
赣州文庙位于江西省赣州老城区的东南,厚德路东段的北侧,是江西省保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立校址,属国家级文保护单位。文庙本体占地约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分三组,采用平行轴线方式布局。
赣州文庙,后存有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三进完整的主体建筑及部分附属建筑,1987年被江西省政府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5月维修时,发现了清代乾隆年间张照乘兴建的“跃龙桥”和“跃龙池”,这一桥一池的重见天日,提升了赣州文庙的整体文物价值。
文庙西邻,还保存着一座完整的清代武庙重檐建筑,庙内原供奉着关羽等人神像。这种一文一武,并存一处的文武庙建筑格局,国内罕见。
保存下来的绝大部分建筑为清乾隆年间建造,均保存完好,主要有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魁星阁、节孝祠等等,其中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高达15米,气势宏伟,带有显著的赣南特色。
赣州文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