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连生 - 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个别答案可能不一致,同学们自己核对、相互检校一下)
第一章
一、填空
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米德 。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 知识传授者 ,B、 团体领导者 ,C、 模范公民 ,D、 纪律维护者 ,E、 家长代理人 等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 教师期望 效应。由心理学家 罗森塔尔 于本纪60年代 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 热情与同情心 ,B、 激励与想像 .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 问卷调查 ,B、 相关研究 ,C、 实验研究 。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 课前 ,B、 课中 ,C、 课后 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 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 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 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 经验+反思 =成长 。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 胜任水平,D、 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 班杜拉 的 自我效能 概念。
11、职业倦怠是个体的一种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的症状,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
12、认知学徒制是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
二、选择题
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C)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 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 角色。(B)A.、家长代理人;B、知识传授者;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教语文的张老师下班回家时,学生看见他闯红灯,学生对老师很有看法。这意味着老师充当了(A)角色。A、模范公民 B、家长代理 C、纪律维护者 D、知识传授者 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C)
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D):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每一处错误;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6、下面哪些做法是与“缩小专家教师与新手差异”的研究相符合的(A):A.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B.给新教师压担子、多教课;C.让新教师脱产进修,多学习,只有自己“装满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D.组织新教师与老教师一道说课、听课、评课。
7、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C):A.应加强趣味性,增加大学生心理内容;B.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大学生自身的事迹;C.既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注意使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应用技能;D.改革心理学理论体系,增加理论的严密性。
8、罗森塔尔关于要是的预期的实验表明(A):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它对学生的态度;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概括为(D):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B.自我完善过程;C.师生相互作用过程;D.问题解决过程。
10、情景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A):A、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B、学习者细心观察专家的示范过程;C、在专家指导下主动实践的过程;D、学习者观察和模仿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行为实践的过程。
11、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常规程序,而新教师则缺乏这样的程序。按照加涅的分类,这意味着专家教师具有(B):A、高度组织化和精制化的陈述性知识;B、自动化的基本技能;C、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教学策略;D、诊断专长。
第二章
一、填空
1、个体发展包括A、 生理发展 B、 人格发展 ,C、 社会性发展 ,D、 认识的发展 等四个方面。
2、据加涅素质观,学生素质包括不受教育影响的 先天的 素质, 素质和 不易受教育影响的 自然发展中形成的 素质。
3、学生习得的素质包括如下5个成分:A、 智慧技能 ,B、 认知策略 ,C、 言语信息 ,D、 态度 ,E、 动作技能 。 4、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主要指A 能力 B 人格特质 。
5、少年期是个体从 童年期 向 青年期 过渡的时期,具有 半幼稚半成熟 的特点。
6、皮亚杰将个体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和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等四个阶段。 7、可以将自我概念分为一般的、 学术的和非学术的、和具体行为 三个层次。 8、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通常包括 儿童社会化 、 青年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和 再社会化 。
9、人格是指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一种个体的 外显 行为和内隐 行为的综合心理特征。
10、对自我概念积极的情感反应被称为 自尊 ,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 自卑 。
二、选择题
1、下列难以受教育影响的学生素质是(C):A、爱玩电子游戏机;B、做数学题时常看错题目;C、不喜欢与同学交往;D、写文章错别字很多。
2、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C):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
3、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B):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个体主动地模仿成人的行为和选择榜样,属于(B):A、儿童社会化;B、青年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D、再社会化。
5、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的现实,主要通过(A):A、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B、严格要求;C、潜移默化;D、学生的主动学习。
6、判断下列哪种特征是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特征(B)。 A、动作化表现 B、可逆 C、单维 D、系统
7、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b)。A、超出儿童现有水平的能力 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C、儿童最新获得的能力 D、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儿童要掌握的能力
8、有位青年高考失利,参加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文凭,后又参加公务员考试,顺利过关,谋得一份满意工作。接着挑战“天下第一考”——律师资格考试,考完后再考雅思。等他全部考完,已35岁,独身一人。依据同一性理论,该青年的自我同一性处于( b)。A、同一性混乱 B、同一性延迟 C、同一性拒斥 D、同一性成功
第三章
一、填空
1.人格又称个性,人格差异主要包括 特征差异 和 类型差异 等方面的差异。 2.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的 比奈 和 西蒙 编制的,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 推孟 多次修订,现称 斯坦福—比奈-量表。
3.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共有12个分测验。其中有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 语言 方面的能力,另外的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 操作 方面的能力。
4.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中学生的IQ与其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为 0。5至0。6。 5. 先天 和 后天学习 是影响人格差异的两个主要因素。 6、卡特尔将人格特征分为 根源特质 和 表面特质 两部分。 7、阿尔波特将性格特征分成 共同特质 和 个人特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