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9册古诗总汇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迢迢:形容遥远 凋:凋零枯萎
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也得以重温。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沙场:旷沙平野。后多用来指战场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抒发了一个将士视死如归的豪情。
琵琶行(节选) 唐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 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入京 明 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资:依赖 殃:祸殃
闾阎:泛指老百姓
表达了诗人为官清廉的品质。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绝:绝灭,消失 踪:指脚印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诗中描绘了凌寒冒雪,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顽强的性格写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用南方的春景比北国的冬景,是咏雪的佳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 卢梅坡
(出自;《雪梅》)
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八册(9首+4)
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棹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
这首船歌以兰溪春夜作为背景,着重表现的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
桃花溪
9
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飞桥:形容桥高而且跨度大 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诗人赞美了清幽的环境,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向往以及希望隐逸的追求。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自在:安闲舒适 娇:可爱的 诗人描绘了春花烂漫的迷人景色,让人感受到春色的清新与优美。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值:遇到 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小扣:轻敲 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游赏美景。 等闲:轻易,随便 这是一首哲理诗。把哲理融化在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万物更新的
美好景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怜:爱怜,喜爱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急:猛、快 野渡:荒僻的渡口 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
渡所见。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月黑: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散:散开 作:变作 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
同时也启发我们,只要用心,就会发现生活 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10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表现了作者怀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九册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邸:旅店
休:停止、罢休 直:简直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是讽喻诗的杰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唐)王维《使至塞上》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出自:(唐)刘禹锡《竹枝词》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要勇于实践,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欲速则不达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本文虽然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胡:此指西域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双耳峻:马双耳直梭梭,十分的精神。峻:尖锐。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托死生:马值得信
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腾:健步奔驰。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何当:何时才能够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湖:杭州西湖。
潋滟:水波游动的样子。 方好:才显得美丽。
空濛:烟雨茫茫的样子。
11
亦:也。
奇:指景色奇妙。
西子:西施,春秋末期越国人,中国传说中的绝代美女。
淡妆浓抹:梳妆打扮或者淡雅或者艳丽。
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探求。 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再巧用比喻,刻画出了西湖的丰采神韵,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热爱与赞美。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多形容水)。 平沙:这里是泛指水中可以作为田地的地方,平川、平地的意思
浩浩:(气势、规模)盛大,浩大 淘:淘洗,冲刷 遂令:致使,就让 “遂令东海变桑田”,是全诗点睛之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道出了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并借此感叹世间万物的变化万常,告诫我们在这样大浪淘沙的时代里,就算是浩瀚的东海都会变成桑田,又何况其他的万事万物。
刻舟求剑
战国《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 2.自--从。
3.遽--急忙,立刻,匆忙。 4.锲--用刀刻。 5.是--指代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这。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主谓间,第三人称,它(们)。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向前行。 19.亦: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郑人买履 (战国)《韩非子》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du):测量。
履:音(lǚ),革履,就是鞋子。 者:......的人。 先:首先。 而:然后。 置:放,搁在。
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
坐:通假字:座;座位;现在与古代不同。
至之市而忘操之。
至:等到。 而:却。 忘:忘记。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