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女画家问:你们这儿种荞麦吗?
别的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回答不上来。这时候小扣子不说话不行了,小扣子说:种。
女画家的问题还很多,她问小扣子,荞麦是不是红秆儿?绿叶?白花?荞麦花开起来是不是像下雪一样?女画家问什么,小扣子都说是。有一个问题小扣子吃不准,荞麦是什么时候种?女画家提了这个问题,他就得回答,不能让女画家失望。他先说春天种,又说不对,夏天种。他这样一会儿春天一会儿夏天的,别的孩子都笑了。女画家看出了小扣子的窘迫,说没关系没关系,不管什么时候种,只要种就行。
当晚,小扣子让母亲去给女画家送鸡蛋。小扣子说,女画家把他们家的黄狗画在画上了。 于是母亲包上一些鸡蛋,带上小扣子和黄狗,给女画家送去了。
女画家正跟房东一家人说闲话,好像说到的话题又是荞麦花。母亲把小扣子推到前面,说:你把我们家的狗画到画上去了。我儿子让我来感谢你。女画家笑了,说画了人家的狗,不但不给人家钱,还要白吃人家的鸡蛋,这样的便宜事上哪儿找去!她说,这些鸡蛋她先不吃,一个一个画在画上,这样小扣子家的人还会给她送鸡蛋,送到后来,她就不画画了,成贩鸡蛋的了。
女画家的笑话把院子里的人都说笑了。
月光正好,母亲和小扣子没有马上回家,女画家接着又说到了荞麦花。女画家说,她小时候,跟着下放的父母在农村住了一段时间,好像看见过荞麦花。在她印象里,荞麦花不是零零星星开的,似乎一夜之间全都开了。她早上起来,觉得西边的天怎么那么明呢,跑到村边往西地里一看,啊,啊,原来是荞麦花开了。荞麦花开遍地白,把半边天都映得明晃晃的。荞麦花的花是不大,但经不住荞麦花又多又密,自得成了阵势,成了海洋,看一眼就把人震住了。在没有看到荞麦花之前,她喜欢看那些一朵两朵的花,老是为那些孤独的花所感动。看到了大面积白茫茫的荞麦花,她才打开了眼界,才感到更让人激动不已和震撼的,是潮水般涌来的看不见花朵的花朵。她钻进密密匝匝的花地里,一呆就是半天。她记得荞麦地里蜜蜂和蝴蝶特别多,像是在花层上又起了一层花。连蜜蜂和蝴蝶似乎都变成了白的。她晚间也去看过荞麦花。晚间很黑,没有月亮。不过,她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满地的白花老远就看见了。她看着前面的光明,不知不觉就走进了花地里。
说到这里,女画家轻轻地笑了。她说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了。反正那样的荞麦花如今是很难看到了。 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只有如霜的月光静静地洒落。
来年,在小扣子的一再要求下,母亲种了一块荞麦。小扣子看见,荞麦出芽了,荞麦长叶了,荞麦抽茎了,荞麦结花骨朵了……荞麦终于开花了!荞麦花开得跟女画家的回忆一样恍如仙境,把小扣子感动得都快要哭了。
从荞麦开花那一刻起,小扣子天天在花地里,并不时地向远方张望。母亲知道小扣子盼望什么,她帮着小扣子向远方张望。
(有删改)
5
14. 分析第三段中关于黄狗的叙写对小说的作用。(4分)
_ _ _ _ 15.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扣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
_ _ _ _ 16. 简要分析画线句中人物的心理状态。(4分)
_ _ _ _ 17. 探究标题“遍地白花”的丰富意蕴。(6分)
[来源:Z#xx#k.Com]
_ _ _ _
六、 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18~20题。
探索的动机
【注】
爱因斯坦
人们总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各人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中枢,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内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在所有可能的图像中,理论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占有什么地位呢?在描述各种关系时,它要求严密的精确性达到那种只有用数学语言才能达到的最高的标准。另一方面,物理学家必须极其严格地控制他的主题范围,必须满足于描述我们经验领域里的最简单事件。对于一切更为复杂的事件企图以理论物理学家所要求的精密性和逻辑上的完备性把它们重演出来,这就超出了人类理智所能及的范围。高度的纯粹性、明晰性和确定性要以完整性为代价。但是当人们胆小谨慎地把一切比较复杂而难以捉摸的东西都撇开不管时,那么能吸引我们去认识自然界的这一渺小部分的,究竟又是什么呢?难道这种谨小慎微的努力结果也够得上宇宙理论的美名吗?
我认为够得上的。因为,作为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普遍定律,应当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有了它们,就可能借助于单纯的演绎得出一切自然过程描述,也就是它们的理论,只要这种演绎过程并不超出人类理智能力太多。因此,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个什么根本原则问题。
6
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没有逻辑推理的途径,只有通过建立在经验的同感的理解之上的那种直觉。由于这种方法论上的不确定性,人们将认为这样就会有多种可能同样适用的理论物理学体系,这个看法在理论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物理学的发展表明,在某一时期里,在所有可想到的解释中,总有一个比其他的一些都高明得多。凡是真正深入研究过这一问题的人,都不会否认唯一决定理论体系的实际上是现象世界,尽管在现象和他们的理论原理之间并没有逻辑的桥梁。这就是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
渴望看到这种先天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我们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快的和容易达到的目标上去的人。我常常听人说,同事们试图把他的这种态度归因于非凡的意志和修养,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日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我们敬爱的普朗克今天就坐在这里,内心在笑我像孩子一样提着第欧根尼的风灯闹着玩。我们对他的爱戴不需要作老生常谈的说明,我们但愿他对科学的热爱将继续照亮他未来的道路,并引导他去解决今天理论物理学的最重要的问题。
【注】本文是爱因斯坦于1918年4月在柏林物理学会举办的麦克斯·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有删改。
18. 简要归纳文章的论述层次。(6分)
19. 作者为什么认为“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个什么根本原则问题”?(6分)
20. 根据文本,你认为理论物理学家需要哪些品质?(6分)
七、 作文(70分)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很多人都习惯在拍照后修饰图片,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真实的美。有的景观在修饰后方便了游览,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语言被修饰得更优美华丽,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质朴的本意。
7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附加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 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22.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夫子曰:“《诗》可以兴。”《骚》与《史》,皆深于《诗》者也,言婉多风皆不背于名教而梏于文者不辨也故曰必通六义比兴之旨而后可以讲春王正月之书。
[来源:学科网ZXXK]
(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有删节)
23. 选文中《骚》《史》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两部作品。(2分)
24. 作者认为《骚》《史》是千古至文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_ _ _ _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茶馆》第二幕中,给人算命的唐铁嘴生意变好了,抽上了白面。而曾任国会议员的崔久峰却放弃了革命的理想。两人命运的变化折射出当时中国昏暗动荡的社会现状。
B. 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称海洋为“la mar”,意为男性。说明老人将海洋视为强劲的对手,想征服它,显示了“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C. 欧也妮偶然中看见了查理的书信,得知查理因破产而不得不和情人分手,知道了查理对自己的印象,这让欧也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情,希望帮助查理摆脱困境。
D. 赤壁之战中,徐庶识破了庞统的连环计,但并未揭发,而是借机让庞统帮自己逃离曹营。于是庞统故意散布谣言,称西凉韩遂、马腾谋反,让徐庶借平乱之机脱身。
E. 《呐喊》塑造了许多愚弱麻木的国民形象,比如为儿子治病讨要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夫妇,有要忘却当年革命同伴的N先生,还有被老妇以撞到讹诈不敢反驳的车夫。
26. 简答题。(10分)
(1) 概括《红楼梦》中金钏、司棋、鸳鸯香消玉殒的直接原因。(6分)
_ _ _ _ (2) 下面引文出自谁之口?简述其被命运摆布的一生。(4分)
“我们的境遇不同。我赶不上时代了。我的一生只是让命运在摆布,自己不能作一点主。我哪儿还有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