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13室内给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 图文

13室内给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5:21:24

1.3室内给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1学时)

室内给水管道设置的合理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①设计室内给水系统时,应根据建筑标准及用水要求,合理地布置室内给水管道和确定管道的敷设方式,以保证供水安全可靠、节省工料、便于施工和日常维护管理。②管道施工时应严格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施工工艺的要求,使用的要求等诸多因素进行合理的施工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1.3.1引入管和水表节点的布置 1.3.1.1引入管的布置

建筑物的引入管一般宜从建筑物用水量最大处接入。当建筑物内部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分布较均匀时,可从建筑物中部引入,这样可使大口径管段最短,并且便于平衡水压。 对于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管网不同侧设两条及两条以上的引入管,在室内连成环状或贯通枝状双向供水。如图1.35所示。如果受条件限制时,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用水安全:①设贮水池或水箱及第二水源等保证安全供水的措施。②由室外环网同侧引入时,两条引入管的间距不得小于lOm,并在节点间的室外管网上设置阀门,如图1.36所示。

图1.35 引入管由建筑物不同侧引入

图1.36 引入管由建筑物同侧引入

生活给水引入管与污水排出管管外壁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Om;

引入管上应设置阀门,必要时还应设置泄水装置,以便干管网检修时放水,泄水阀门井的做法一般如图1.37所示。

图1.37泄水阀门井

引入管穿过承重墙或基础时,应预留孔洞,其孔洞尺寸见表1.2。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小于0.1m,当沉降量较大时,应由结构设计人员提交资料决定。图1.38为引入管穿过带形基础剖面图。当引入管穿过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的墙壁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如图1.39所示。

引入管穿过承重墙基础预留孔洞尺寸规格 表1.2 管 径(mm) 50以下 50~100 125~150 孔洞尺寸(mm) 200×200 300×300 400×400 图1.38 引入管穿过带形基础剖面图

图1.39 引入管穿过地下室防水措施

在引入管上装设水表时,水表可设在室内,也可设在室外的水表井中。为方便水表检修,水表前后应设置检修阀门。如果采用一条引入管,为使检修时建筑物不断水,应绕水表设旁通管。

引入管在室外的埋深参照室外给水管网的埋深来确定。

1.3.1.2水表节点

水表节点是对用水量进行监测的设备。应根据规范的要求在建筑物的引入管上或每户总支管上装设水表,并在其前后装有阀门及排放阀,以便于维修和拆换水表,安装要求如图1.40和图1.41所示。

图1.40水表节点 图1.41带旁通管水表节点

1.3.2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 室内给水管道一般布置成枝状,单向供水,对于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物在室内应连成环状,双向供水。

管道布置应力求长度最短,尽可能呈直线走向,一般与墙、梁、柱平行布置。 给水干管尽可能靠近用水量大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用水处,以保证供水可靠,减少管道

的转输流量,使大口径管道长度最短。

埋地给水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被重物压坏或设备振动处。管道不得穿过设备基础,如必须穿过时,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处理。

在工厂车间内,管道布置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不得布置在遇水能引起爆炸、燃烧或损坏原料、产品和设备的地方,并尽量避免在生产设备上面通过。 给水管道不得穿过橱窗、壁柜、木装修面,并不得穿过大、小便槽。当给水立管距小便槽端部小于及等于O.5m时,应采取建筑隔断措施。

给水管道不宜穿过伸缩缝,必须通过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确保使用安全。 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给水横管宜有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室内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平行埋设和交叉埋设时,管外壁的最小距离分别为0.5m和O.15m。交叉埋设时,给水管应布置在排水管上面,当地下管道较多,敷设有困难时,可在给水管道外面加设套管,再由排水管下面通过。

给水管道可与其它管道同沟或共架敷设,但给水管应布置在排水管、冷冻管的上面,热水管或蒸气管的下面。给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易爆或有害的气体及液体的管道同沟敷设。

给水立管穿过楼层时需加设套管,在土建施工时应预留孔洞,其留洞尺寸见表1.2。卫生器具配水支管管径见表1.3

立管管外皮距墙面距离及预留孔尺寸 表1.3 管 径(mm) 15~25 32~50 30~50 75~100 125~150 50 60 管外皮距墙面(抹灰面)距离(mm) 25~35 预留孔尺寸(宽×高)(mm) 80×80 100×100 200×200 300×300

1.3.3室内给水管道的敷设

根据建筑物性质和卫生标准要求不同,室内给水管道敷设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方式。 1.明装:即管道在建筑物内沿墙、梁、柱、地板暴露敷设。这种敷设方式造价低,安装维修方便。一般的民用建筑和大部分生产车间内的给水管道均采用明装。其缺点有管道表面积灰;产生凝结水而影响环境卫生;也有碍室内美观等。

2.暗装:是指管道敷设在地下室、楼层等处的吊顶中、以及管沟、管道井、管槽和管廊内。这种敷设方式的优点是:室内整洁、美观。但施工复杂,维护管理不便,工程造价高。常用于标准较高的民用建筑、宾馆及工艺要求较高的生产车间内的给水管道。

管道暗装时,必须考虑便于安装和检修。给水水平干管宜敷设在地下室、技术夹层、吊顶或管沟内,立管和支管可设在管道井或管槽内。管道井的尺寸,应根据管道的数量、管径大小、排列方式、维修条件,结合建筑平面的结构形式等合理确定,当需进人检修时,其通道宽度不宜小于O.6m。管道井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设置检修门,暗装在顶棚或管槽内的管道在阀门处应留有检修门,检修门应开向走廊。图1.42为管道检修门。

图1.42管道检修门

为了便干管道的安装和检修,管沟内的管道尽量采用单层布置。当采取双层或多层布置时,一般将管径较小、阀门较多的管道放在上层。管沟应有与管道相同的坡度和防水、排水设施。

1.3.4管道的防腐、防冻和防结露、防噪声。 要使给水管道系统能在较长年限内正常工作,除在日常加强维护管理外,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符合要求的防腐、防冻和防露、防噪声措施。

1.3.4.1管道防腐

无论是明装还是暗装的管道,都必须根据规范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防腐处理措施。管道防腐最常用的是刷油法,具体做法为:对于明装管道,先将管道表面除锈,露出金属光泽并使之干燥,明装管道刷防锈漆(如红丹防锈漆等)两道,然后刷面漆(如银粉)两道,如果管道需要做标志时,可再刷调合漆或铅油。暗装管道除锈后,刷防锈漆两道。埋地钢管除锈后刷冷底子油两道,再刷热沥青两道。质量较高的防腐做法是做管道防腐层,层数3~9层不等,材料为冷底子油、沥青玛埽脂、防水卷材等。对于埋地给水铸铁管,如果管材出厂时未涂油,敷设前在管外壁涂沥青两道防腐,明装部分可刷防锈漆两道和银粉两道。

1.3.4.2管道保温防冻

设置在室内温度低于零度以下地点的给水管道,例如敷设在不采暖房间的管道,以及安装在受室外冷空气影响的门厅、过道处的管道应考虑防冻问题。在管道安装完毕,经水压试验和管道外表面除锈并刷防腐漆后,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常用的保温方法有以下两种:

(1)管道外包棉毡(指岩棉、超细玻璃棉、玻璃纤维和矿渣棉毡等)保温层,再外包玻璃丝布保护层,表面涂调合漆。

(2)管道用保温瓦(包括泡沫混凝土、硅藻土、水泥蛭石、泡沫塑料、岩棉、超细玻璃棉、玻璃纤维、矿渣棉和水泥珍珠岩等制成)做保温层,外做玻璃丝布保护层,表面刷调合漆。

1.3.4.3管道防结露: 在环境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大的房间(如厨房、洗衣房和某些生产车间等)或管道内水温低于室内温度时,管道和设备表面可能产生凝结水,而引起管道和设备的腐蚀,影响使用及卫生,必须采取防结露措施,其作法一般与保温的做法相同。

目前在国内生产有防腐、防火的保温层全封闭外壳,这种外壳采用PVC塑料制成,使用时只需按管径选用相应的外壳,然后用胶粘剂黏结封口,施工非常简便,从而解决了保温层再加保护层等传统做法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3.4.4防噪声

管道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并会沿建筑物结构和管道传播,造成噪声污染。噪声的来源一般是:

①管道中水的流速过高,通过阀门时,或在管径突变处、流速突变处,可能产生噪声。 ②水泵工作时发出的噪声。

③管道中压力大,流速高,突然关闭水龙头时会产生噪声和振动,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即水锤现象。

常用的管道防噪声措施及水泵隔振防噪如图1.43和图1.44所示。

图1.43管道器材的常用防噪声措施

图1.44水泵橡胶垫隔振措施

1-可曲挠橡胶接头;2-锚架;3-阀门;4-混凝土基础;5-铁板;6-橡胶隔振垫;7-泵;8-锚架;9-管道

搜索更多关于: 13室内给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3室内给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1学时) 室内给水管道设置的合理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①设计室内给水系统时,应根据建筑标准及用水要求,合理地布置室内给水管道和确定管道的敷设方式,以保证供水安全可靠、节省工料、便于施工和日常维护管理。②管道施工时应严格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施工工艺的要求,使用的要求等诸多因素进行合理的施工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1.3.1引入管和水表节点的布置 1.3.1.1引入管的布置 建筑物的引入管一般宜从建筑物用水量最大处接入。当建筑物内部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分布较均匀时,可从建筑物中部引入,这样可使大口径管段最短,并且便于平衡水压。 对于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管网不同侧设两条及两条以上的引入管,在室内连成环状或贯通枝状双向供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